李攀龙
诗句原文: 绣斧光清瘴海云,行台甘露柏纷纷。 九天骢马人争避,五色神羊气不群。 白简风生偏起粟,皂囊秋净总垂文。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的场景,其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1. 诗句解读 - “绣斧光清瘴海云,行台甘露柏纷纷。”:这句诗描绘了瘴气之中,阳光透过云雾,照亮了行台和甘露树。行台和甘露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
【注释】 吴楚西南:指吴地和楚国的西南。吴国和楚国的西南地区在古代称为“吴越”。 郡阁重:指庐江郡的官府、官舍重重,十分宏伟壮观。 濡须:即濡须口,在今安徽巢县东南长江边,是三国时吴国与魏军作战的战场之一。 霍岳:即霍山,在今安徽六安西南,主峰海拔1480米,为皖西最高峰。 京洛:京都洛阳,简称洛。 并州:古地名,指山西一带,这里泛指北方。 竹马:儿童玩具,用竹子编成。 名士:有名声的人。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于越诸生稷下来,梧宫重起读书台。 薛君世业推经学,齐客家传让史才。 北海风流天上座,云门秋色镜中开。 菰芦更有人相问,为道登龙御李回。 注释: - 青州志成薛生重:指的是诗人与名为薛生的人在青州相遇,并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志成是指志向达成,而薛生可能是指薛稷。重字可能是表示再次拜访的意思,表明诗人与薛稷有过多次的会面。 - 梧宫重起读书台
子与自芦台量移瑞州 其一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题坐高名汉署来,鱼盐小吏混芦台。谁怜汝海分符客,自是南皮作赋才。老骥霜蹄千里动,佩刀寒色九河开。量移休道非知遇,难得君恩一日回。 诗句解析 1. “题坐高名汉署来”: - 题字:“题”在这里指的是作者亲自为这首诗题写的标题,显示了作者对诗歌的重视。 - 高名汉署
注释: 题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 其二 兰台使者忆长安,万里云霄揽辔看。 忽然三危山开玉树,谁将双掌注铜盘? 霜凝合浦明珠出,风动增城瀑布寒。 清节满朝君不信,流光偏缀惠文冠。 赏析: 这首《题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我们来看第一句“兰台使者忆长安”。这里的“兰台”指的是唐朝中央的御史台,而“使者”则是指那些负责监察、弹劾官员的御史
青州志成赠杜使君 使君经术有馀师,元凯家传左氏辞。 东海大风回骋翰,少阳寒色动褰帷。 按图冠带还千里,问俗春秋自一时。 况是郡城常下凤,文章兼似羽毛奇。 注释:这首诗以“青州志”为题,赞美了杜使君的才华。诗中描绘了他博学多才、文采飞扬的形象,展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风采。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杜使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地方官员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东海大风回骋瀚”
诗句释义 1.前朝知政四留馀,廷尉为堂取自书。 - 注释:前朝的知政事者留下了四分之一的政绩,因此以廷尉(古代司法官)的名号命名此堂。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前朝与当代的官员治理成果,强调了古代政治清明和法治严明的社会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即前朝的政绩和成就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鉴。 2.潘令官衔犹散骑,于公门第早容车。 - 注释:潘令(潘岳,字安仁)的官职仍为散骑侍郎
子与自芦台量移瑞州 其二 遥传雨露一时新,不负漂零恋主身。 高卧中原堪有客,雄飞尔辈可无人。 屏星色动双龙曙,锦水光分五马春。 诗兴宦情堪并美,南州孺子况为邻。 注释:子与:指诗人自己。自芦台量移:从芦台(今属河北)调任瑞州(今江西高安)。二:第二首。遥传:远远传来。雨露:恩泽,比喻皇帝的德泽。一时新:突然之间一切都更新了。负:辜负。漂零:漂泊不定。恋主身:依恋朝廷。高卧:闲居,安居。中原
寄题元美藏经阁 明代诗人李攀龙咏古怀今,借景抒怀 1. 飞阁耸立湖之畔 - 大湖傍飞阁,高耸入云 - 湖光与阁影交相辉映,景色宜人 2. 翻经日满床 - 有客常在此翻经书,日夜不绝 - 翻经声声,如诵古圣先哲智慧 3. 白马霜练影 - 白马尚留其影,犹如霜练般清雅 - 白马象征纯洁与高贵,寓意高洁品质 4. 彩毫应带雨花香 - 彩毫即墨笔,携带着雨后花香 - 雨后花香四溢,象征着诗书香飘四野 5
【注释】冯元美:字彦明,号东川,明末清初文学家。王沂:指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伏枕时:指深秋时节。加餐:请多保重。五马:指朝廷官员的代步工具。河山:指故乡。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收到友人冯元美的来信后写的答书。 一、首联“摇落中原伏枕时,故人千里一相思”。诗人以“摇落”二字点出时令之晚。“伏枕”是说躺在床上,不能安眠,因为心系远地之人而无法入睡。这两句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