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使者忆长安,万里云霄揽辔看。
忽报三危开玉树,谁分双掌注铜盘。
霜凝合浦明珠出,风动增城瀑布寒。
清节满朝君不信,流光偏缀惠文冠。
注释:
题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 其二
兰台使者忆长安,万里云霄揽辔看。
忽然三危山开玉树,谁将双掌注铜盘?
霜凝合浦明珠出,风动增城瀑布寒。
清节满朝君不信,流光偏缀惠文冠。
赏析:
这首《题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我们来看第一句“兰台使者忆长安”。这里的“兰台”指的是唐朝中央的御史台,而“使者”则是指那些负责监察、弹劾官员的御史。他们常常在长安城中巡视,维护国家的法律和秩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御史们在长安城中巡视时,回忆起自己在京城的经历。
我们来看第二句“万里云霄揽辔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朝廷的忠诚。诗人站在万里之外的地方,俯瞰着云霄之上的景象,仿佛在欣赏着自己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揽辔看”形象地描绘为一种远望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眷恋。
我们来看第三、四两句“忽报三危开玉树,谁分双掌注铜盘?”。这里提到了三危山和铜盘这两个元素。三危山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一带,是古代著名的山脉之一。而铜盘则是古代用来盛放食物或酒水的器具。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突然之间,三危山上出现了一片如玉般晶莹剔透的树林。是谁在那里分出了双掌,将那片树林注入了铜盘中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林比作玉树,将铜盘比作双掌,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我们来看第五、六两句“霜凝合浦明珠出,风动增城瀑布寒”。这里描述了两个自然景象:一是霜凝使得合浦之水如同珍珠般璀璨;二是风吹动增城之瀑,使其如同瀑布一般寒冷。这句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其中,“霜凝”和“霜凝合浦明珠出”中的“霜凝”都表示某种状态的凝聚,暗示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而“明珠”则象征着珍贵、明亮,与“霜凝”相映成趣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瑰宝。
最后一句“清节满朝君不信,流光偏缀惠文冠”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期望。这里提到了“惠文冠”这个词汇,它是古代的一种头饰,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我的清正廉明已经让整个朝廷为之动容,但我仍希望能够得到君王的信任和支持。
本首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了自然景色之中。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以及对朝廷的忠诚之心。整首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堪称一首优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