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注释】 奉赠杜使君寄上太公八十寿 越地春色生辉,彩绘天幕;风流的先贤,是楚地的先贤。 青州五马分符日,渭水非熊入梦年。 从年轻时起,就跟随父亲学习经术;应得到帝王恩典,像“非熊”一样飞腾上天。 一自趋庭经术就,应还托乘帝恩悬。 自从在父亲的门下学习,经术已经精通;应该得到皇帝的恩典,像“非熊”一样飞升。 即今南极长朝斗,并明北珠北海边。 如今,南极星永远高悬在天空,北斗星也明亮如故
【注释】 岱(dài代)岳:泰山。 秋兴:秋天的感想。 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彩和彩霞。 绿绮:指琴,这里指弹奏的琴曲。 干将:春秋时吴国人,善制剑,曾为楚王献过一把名剑。 阳春:指《阳春白雪》,一种古代乐曲。 紫气:指祥云,传说中帝王出巡所经之路上空有紫色云气环绕。 雅盘桓:即“雅游”,指高雅地游赏玩乐。 【赏析】 《赠吴人梁辰鱼》是一首七绝,作于作者南归后,寄给好友梁辰鱼的
登华不注山送公瑕 鸿雁高飞木叶丹,逍遥台上一凭阑。 浮云不动孤峰起,落日长临二水寒。 多病故人书未达,中原秋色醉相看。 预愁匹练江南道,极目吴门驻马难。 译文: 鸿雁高飞木叶红,逍遥台上凭栏思。 浮云静如未动,孤峰矗立似已出。 落日余晖洒江边,两岸寒气令人畏。 多病之身书信迟,中原景色令人醉。 忧虑未来江南行,驻足吴门难前行。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好友公瑕送别时所作。首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题周天球小象”即题画,以小象喻君子,以小象的不饰、不染、不矜、不伐与作者的人格相合,表达了对周天球的赞美之情。全诗用比喻的方法,把一个有才气而不愿为官的士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情致。 【答案】 落魄吴门五十春,懒从高阁画麒麟(我漂泊到江南已有五十年了) 此中墨客争知妙,何处词人更有真(这里文人学士竞夸自己才华出众,可谁比得上我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从题材、体裁、语言以及作者等方面综合分析诗歌的特征,这是解答此类型题目的关键。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答寄子与时自芦台移瑞州按察山东】 北风飞雪拥南奔,苦向绨袍掩泪痕。 病客世疑中散傲,故人官起外台尊。 尺书万里存交谊,一岁三迁见主恩。 月出登楼如匹练,每依吴观望吴门。 注释: 答寄子与:寄给友人子与的一封信。 答:回复的意思。 子与:朋友的名字。 时自芦台移瑞州:我此时正在从芦台(地名)调到瑞州任按察使。按察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之一,掌管地方治安、审判和监察。 北风飞雪拥南奔
【注释】 寄别元美:写给友人王元美的诗。 谁怜伏阙上书还:谁同情那些在宫阙里上奏疏言事的忠臣? 国士衔冤动帝颜:国士(大官)含冤,震动了皇帝的面容。 杀气始应高碣石:杀气(战争)开始时,应当使高高的碣石为之颤抖。 飞霜犹自满燕山:即使飞霜满山也依然充满杀气。 风尘双泪绨袍尽:风尘中,两行泪水已流尽了丝制的袍服。 湖海扁舟白发闲:湖海里,一条扁舟,白发人闲暇无事。 却念十年携手地,不知春色在吴关
杜青州按察楚中 东方千骑古诸侯,宪府新开大楚秋。 北海清风犹满座,武昌明月更登楼。 五云过郢朝佳气,三峡吞江拥上游。 此地功名谁得似,君家元凯自荆州。 注释: 1. 东方千骑:指代诗人自己,因为当时诗人正被派往南方。 2. 宪府:指朝廷的司法部门,这里指代诗人的官职。 3. 大楚秋:指新近成立的南楚国。 4. 北海清风:指诗人在北海(即今天的北京)受到的礼遇和尊重。 5. 武昌明月
答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蓟门秋色梦中偏,二子乘舟下广川。食客未应常在赵,酒人谁复并游燕。心知老骥元千里,目送归鸿自一天。已分蓬高能兴尽,垆头春酒却堪怜。 注释 1. 蓟门:指的是今天的北京蓟门关。 2.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3. 梦偏:意味着特别、不同寻常。 4. 二子: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伴。 5. 乘舟:乘坐船只。 6. 广川:指宽阔的河流,可能是作者所乘船只的目的地或经过的地方。
注释: 楼上春阴动晓寒,蓟门千里入凭阑。 别来白雪还谁和,老去青春好自看。 天子今逢新禹贡,诸生不改旧周官。 临轩若问羊裘客,莫道江湖有钓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人入京的诗。诗人在楼上远眺,看到春天的景色很美丽,蓟门的景色也很迷人。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希望他们在京城过得愉快。然而,他也知道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因此,他劝他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好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