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
【注释】 ①望九华山:在今安徽境内。九华山,主峰在池州市青阳县西北,海拔1342米。因山峰似莲花而得名。 ②江南道:泛指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 ③山皆可爱:每一座山都很可爱。都:全,每一。 ④忽见九华峰:忽然看见九华山。 ⑤瑰奇又堪怪:奇特而又奇怪。 ⑥去之百馀里:离九华山还有一百多里路。 ⑦青翠:葱郁繁茂。 ⑧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⑨峥嵘:雄伟高峻。 ⑩楚人剑:春秋时楚国有位叫沈尹戌的人
君为田鸨吟,哀彼田鸨艰。 无舌以自鸣,衔恨安所宣。 我徵古人诗,得之唐国篇。 苞栩何足哀,悲在不得言。 注释: 1. 君为田鸨吟:你作为田鸨(即饲养家鸭的母鸭)而吟唱。 2. 哀彼田鸨艰:同情那些田鸨的痛苦和困难。 3. 无舌以自鸣:没有嘴(比喻无法发声)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4. 衔恨安所宣:心中充满了怨恨,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5. 我徵古人诗:我在寻求古人的诗句来表达情感。 6. 得之唐国篇
登瓜步魏武庙 阴崖不见日,侧径劣容步。 鬼神宅冢奥,与物随绘塑。 惟惜饮马初,想见投鞍处。 木落山势高,潮平洲渚露。 赏析: 《登瓜步魏武庙》: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登上了位于瓜步山的魏武帝曹操的庙宇时的感受和所见。全诗通过对庙宇内外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伟人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的感慨。 首联“阴崖不见日,侧径劣容步”:这两句描述了庙宇周围的景象。阴沉的山崖上没有阳光照射
注释: 落日隐城头,深林已微暝。 相携步明月,诘曲穿缭径。 稍稍归鸟栖,四风乱钟磬。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和人的心情的诗。 首句“落日隐城头”,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夕阳隐藏在城市的上空,给城市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次句“深林已微暝”,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到来,深林已经昏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第三句“相携步明月”,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一起漫步在明亮的月光下的情景
【解析】 “华山隐者图”是一首五律。首联写六国灭亡,秦朝崛起。颔联写秦灭六国的征战过程,尾联写秦的暴政。中间三联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种种作为,如修建长城、修建上林苑、焚书坑儒、筑灵台、立石刻等,并指出这些举措都是劳民伤财。颈联写秦始皇大兴土木、修治河山,意在炫耀武力。尾联写秦始皇的暴虐统治。 【答案】 六王今已亡,秦帝始皇起。虎争四十年,方隅为之平。 豪气竟未已,百姓受其累。因河既为池
【注释】: 1. 邾园水阁煎茶:在邾园的水阁中煎茶。 2. 溪梅已烂漫,溪水方绿净:溪边的梅花已经盛开了,溪水也变得清澈见底。 3. 惜春聊插花,愧花还照影:可惜春天即将过去,我只好插上一枝花儿,然而这花儿却照出了我的倒影。 4. 淹留待烹茶,初觉昼日永:在这里停留等待煮茶,开始觉得白昼过得很慢很长。 译文: 在邾园的水阁中煎茶,溪边的梅花已经盛开了,溪水也变得清澈见底
题欧阳永叔新凿幽谷泉 江南多名山,少有琅琊比。 琅琊盛泉石,晚得幽谷美。 将非造物者,留以待君子。 乃知智且仁,必好山与水。 公有高世材,此山共森峙。 公有济物心,此泉共清泚。 泉始居地中,隐塞未如此。 今为万丈流,近自一勺始。 东浮沧溟广,下益松桧喜。 奈何公之惠,及更局千里。 安得从公居,曲肱偃吾几。 安得从公游,枕石洗吾耳。 是非付天壤,尘事如脱屣。 当为谷中叟,肯为轩冕起。 【注释】
【注释】 汴水:指今河南省的黄河。 客:指过客、行人。 端思:犹言“深思”。 九衢:指京城中的街道和巷道,多而交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汴水上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坎坷的感慨以及对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首联:“浑黄下湍流,地势东南泻。”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在浑黄的水波中,湍急的水流向下倾泻,其势如山洪爆发,势不可挡。这里的“浑黄”、“湍流”都是形容水流的状态
《梦杨十七》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句解析: 1. 昔游梁宋都,偶与夫子并 - 回忆起过去在梁、宋等地共同游玩的情景。 2. 尔来各分飞,岂独岁月永 - 自从分别之后,各自飞向不同的地方,岁月依旧漫长。 3. 往事若有亡,魂交幸俄顷 - 如果在梦中相逢,那么短暂的瞬间就能体验到灵魂的交流。 4. 如从杏山宴,坐弄南湖景 - 想象如果参加杏山的宴会,可以欣赏到南方湖泊的风景。 5.
这首诗是王维的《送别》。 舟次淮阴寄张郎 风波不可测,夷险系所遇。 泊舟淮南岸,始知散千虑。 高秋气萧爽,日夕稍寒雾。 漠漠烟水深,翩翩飞白鹭。 值景信所贪,有怀劳反顾。 何时见归艎,啸吟成一助。 注释: - 风波不可测,夷险系所遇。 - 风波:指海上的风浪。不可测:无法预测。 - 夷险:平坦与危险。系所遇:因应遭遇的情况而定。 - 泊舟淮南岸,始知散千虑。 - 泊舟:停船。 - 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