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
【注释】 六月七日:农历六月初七。古人有以阴历计算日子的习惯,称“初一”、“初二”之类为朔日,“初三”、“初四”之类为望日,“十六”“二十”“三十”“四十”等日为小月的中旬,而“初七”则指大暑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此诗作于大暑后的一个礼拜日,故称“六月七日”。 及晓微雨:天刚破晓就下起了小雨,天气渐渐凉爽了。 宿云晦城阙(xù):早晨的乌云遮蔽了都城的宫阙。 绿缛草木润(rù)
别黄子温 田园不遇岁,羁旅常苦心。 问君长沙客,几年东武吟。 白发映青春,天涯一相寻。 伤弓双折羽,迟暮多哀音。 平原客如市,珠履玳瑁簪。 担簦义何勇,归袖赢黄金。 世事不足道,丈夫多陆沈。 何以慰别离,春酒方献斟。 注释: 1. 田园不遇岁:田园生活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或环境。 2. 羁旅常苦心:旅行时常常感到孤独和痛苦。 3. 问君长沙客:询问长沙来的客人。 4. 几年东武吟:已经有多少年了
苦热登楼 高楼亦炎蒸,况乃楼之下。 念彼生民微,累累尽蜗舍。 上天无清风,何以逃永夏。 顾余更缊蠖,眇然用悲咤。 火流暑当反,日暝天欲夜。 我躬且自阅,于此犹闲暇。 注释: 1. 苦热登楼:意为登上高楼仍然感到炎热,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不满。 2. 炎蒸:炎热的意思。 3. 况乃:何况。 4. 念彼生民微:意思是想到那些平民百姓生活贫寒。 5. 累累:形容房屋密集的样子。 6. 无清风
夏夜月中 静夜收众响,南轩卧虚寂。 繁星粲文具,初月悬星璧。 流萤急自照,露华重已滴。 鬼神颇虚无,触事生惨戚。 儿童戏相惊,庭有玄冠客。 夜久待不来,微风动松柏。 翻译: 夏夜月光中 寂静的夜晚,各种声音都收了声,只有南轩空无一物,显得异常宁静。 繁星点点犹如文房四宝,皎洁的月亮高挂在天空,如同镶嵌着星星的玉璧。 流萤飞舞,急切地照亮周围,露珠晶莹,已经滴落满地。 鬼神似乎不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炎热天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无常和时事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1. 蒸暑淹南国,季秋如长夏。 - 蒸暑:夏天热浪蒸腾,暑气逼人。 - 淹南国:热气笼罩南方。 - 季秋如长夏:秋天像夏天一样闷热。 2. 炎凉乱平分,天地错常化。 - 炎凉:指天气的冷暖变化。 - 乱平分:天气变得不分冷热,混乱无章。 - 天地错常化:自然法则被打破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叹自己身世的七律,作者以苦热自况,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无奈。首联写诗人生长在吴地,又北游十期,岁月不饶人,年老体衰;颔联写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依然酷暑难耐,衰老何用知,反衬出自己的愁闷之情;颈联写自己昔日不怕热浪,如今却怕热如火;尾联写自己年少时骄阳似火中驰骋,今日却只能对着案头发呆,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已经不如从前。全诗情感沉郁悲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
注释: 1. 坚冰念阳和:寒冷的天气让人想念温暖的阳光。 2. 广莫思柔风:广阔无垠的地方思念柔和的风。 3. 天事有驯致,星火俄复中:自然的事情总是能够按照规律出现,星星的火种突然再次燃烧起来。 4. 飞乌炎千里:飞翔的乌鸦在炎热的空气中飞行了千里。 5. 羲叔顿六龙:羲叔停下了六龙的车,羲叔是古代帝王的名字。 6. 焚林堕翱翔,沸鼎愁噞喁:焚烧森林让鸟儿坠落飞翔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秦兵谋大梁,决河灌夷门。百万皆为鱼,闾里无一存。 - 这句诗描述了秦国的军队在攻打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通过决开黄河水,淹没了夷门(位于河南洛阳附近)。由于洪水泛滥,导致无数人变成鱼,而整个村庄和邻里都没有留下任何幸存者。这反映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无情的军事行动。 2. 不用无忌谋,人人皆有言。天方纵秦毒,荡涤乾与坤。 - 尽管有像赵高这样的奸臣,但人们还是议论纷纷
【注释】 原:指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 养徒:指收门客。古代诸侯、卿等有地位的人,为了笼络人心,招揽人才,常常养很多的门客,这些门客在他们的庇护下过着优裕的生活。 金玉:指权贵们所重视的财宝和美女。 快意:这里指得到满足。 好士:指爱惜人才。好,喜爱;士,指读书的人。 安知:哪里知道,即“怎知”。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 枭(xiāo)气:形容人气概非凡而傲岸。 晋重:指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范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选取并赏析诗句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诗作,标出重点词句,然后结合选项内容理解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独到见解的两项。“众芳生晚绿”一句是说众花都开在春末,而“流莺歇复歌”是说飞鸟停止了鸣叫;“乳燕飞暂息”是说燕子暂时停止飞翔。这几句写的是自然景物,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而是用拟人手法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