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百花丛里试新妆。不许巫山枉断肠。牡丹风扬曲声长。 - 注释: - 百花丛里试新妆:在百花盛开的环境中试穿华丽的衣裳,比喻年轻女子打扮得格外美丽。 - 不许巫山枉断肠:巫山神女的传说,这里用来比喻相思之情让人难以忍受。 - 牡丹风扬曲声长:牡丹象征着富贵和美丽,这里暗示着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繁荣景象。 -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百花盛放的季节中,身着华美服饰
【解析】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首句写杏花风中的春色,次句写杏花的繁盛。三、四句写杏花开时,人与春俱老。五、六句写梦游仙乡。七、八句写梦中绮窗上绿满池草。全诗语言清丽,含蓄蕴藉,富有韵味。“桃源忆故人”即《菩萨蛮·山城小酒家作》(唐张泌),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游子在异乡怀念故乡的情景。词中“故人”、“桃花”、“春风”等意象,都暗示着游子的思念之情。词人由物起兴,先从杏花说起
菩萨蛮 · 次韵昌甫见贻生朝 春风来时雨点常,水光风力花撩乱。 山北与山南,行歌或再三。 注释: 1. "春来":春意盎然的时节,天气晴朗而湿润。 2. "晴雨常相半":形容春天气候多变,时而晴朗时而多雨。 3. "水光风力花撩乱":水面泛着波光,风吹过花瓣轻轻摇曳,给人一种迷乱的感觉。 4. "山北与山南":指两座山之间的区域,可能是诗人所在地。 5. "行歌":一边唱歌一边行走。 6.
【注释】 姑苏画莲:苏州的画中荷花。 西湖十里孤山路:指西湖边孤山路上的景色。孤山路是苏州城西的一条街巷,因路旁有古塔而得名。 翠茎红蕊最关情:形容荷花的茎叶绿而嫩,花朵鲜红娇艳,最惹人喜爱。 薰风:春风。 老去丹青底:年纪大了,已经不善于作画了。底,同“底”,原字写作“柢”。 醉腻娇相倚:沉醉得十分疲惫,依偎在花下。 棹歌声缓采香归:船桨声慢悠悠地划着,采来荷花带回家里。棹,船桨。
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 云到春飞若素期,柳条吹送落梅枝。冰壶表里谁能赋,玉鉴圆明且屈卮。 村舍北,郡楼西,治中风调只心知。不堪野老关门醉,想见山翁倒载时。 注释:春天到来,白云飘动,如同洁白的素纸,预示着新的开始。柳树轻轻摇曳着枝条,仿佛在为冬天的离去送行,同时迎接春天的到来。冰清玉洁,纯洁无瑕,就像这个清澈的冰壶,里面蕴藏着无尽的哲理,而玉鉴圆明则象征着完美无暇
注释: 荆楚谁言镜听词。烛花影动画檐低。烧灯天气醉为期。 雨湿杏腮疑淡淡,风迷柳眼半僛僛。小山西路板桥西。 译文: 荆楚之地,谁又能说出我如镜听词般的心声?烛花摇曳,影子映在屋檐之下,显得格外低矮。烧灯的晚上,天气正好,沉醉其中也是理所当然。 雨水湿润了杏脸,仿佛是淡淡的颜色,微风吹过,柳眼也模糊不清。小西山西路上,板桥西边。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夜游苏州之时,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夜晚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宋玉悲秋合反骚:宋玉,即《九辩》中的作者。悲秋合反骚是说悲秋之辞与《楚辞》中反骚之词相合,都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绪。陶潜把菊任持醪:陶潜,即东晋诗人、文学家陶渊明;把菊任持醪,指在秋天时采摘菊花,以酒代饮。山遥遥外水萧萧:远远地望去,山影渺茫,水声潺潺。梦不到时诗自在:梦中没有时事的烦扰,只有诗的自由自在。兴难忘处恨全消:兴致勃勃之时,因思念而感到遗憾的事情已经忘却了。香沈沈里蕊飘飘
【注释】 ①西溪回合:指西溪的山环水绕。下郭赵园:下郭村的赵园,在杭州西湖附近。 ②陇亩:田地。 ③乳燕:刚孵出来的小燕子。春长:春天很长。这里指春天里燕子繁殖的时间很长。 ④晞(xī):晒干。菜甲:菜叶。 ⑤旋寻蔬笋:随即去采摘蔬菜。 ⑥黄粱:指黄米饭。传说唐人卢生的一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于下郭村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上片“西溪回合小青苍”五句写景
晴色入青山,飞花更晚天。 心情懒登临,只因怨满怀。 试襞小红笺,天涯写怨声。 楼下沧波远,杜宇唤春来。 注释与赏析: - 生查子(晴色入青山):这是《生查子》的一种,通常指词牌名“生查子”。 - 晴色入青山:形容天气晴朗,阳光照射在青山上,景色明媚而清新。 - 更见飞花晚:看到飘落的花瓣,增添了春天的美感。 - 不是不登临:并非是不愿去欣赏自然之美。 - 自是心情懒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五十三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有前后叠句。“不怕醉”是题,“记取吟边滋味”是过片,“老去是何乡里”,下片第一、二句对答;“漠漠吴头楚尾”,“一曲荒山清照水”,写景抒情。 【译文】 不怕醉酒。记得诗边滋味。草丛绿阴花絮中,莺啼燕舞。 年老时在何处?江南江北,吴越之间。一曲《清照》清流小溪。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酒会友,下片写饮酒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