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诗句释义: 1. 陟崄扣岩扉:攀登险峻之山并敲开岩石的门户。“陟”指登上,“崄”意为危险或艰难,“扣”即敲击;“岩扉”指的是岩石制成的门,通常在山中可见。 2. 一钟鸣翠微:一只钟声响起在绿色山间云雾缭绕的地方。 “一钟”指单个的钟声,“翠微”意指数叶繁茂的山色之中。 3. 丹崖森竹树:“丹崖”指的是红色的悬崖,“森”是茂盛的意思,“竹树”指的是各种竹子和树木。 4. 雪壁映花飞
【解析】 “人烟莲勺外,渔唱稻畦间”:在莲勺以外的人烟稀疏处,渔民的歌声飘荡在稻田之间。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了水乡的宁静美。“小舟能荡桨,共载夕阳还”:小船儿能摇橹桨,我们同乘着夕阳归航去。诗人通过对小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隽永,富有韵味。 【答案】 译文: 炎热的暑气虽未退却,但秋天的水乡依然清凉如初
【注释】 狂澜:大波浪。此屿:指金山。忽:突然,忽然。蜃学楼台结:海市蜃楼好像楼房一样结成。龙专:指龙王的宫殿。澒洞:指地穴,地下深处。三界:指天、地和水三个境界。十洲: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赏析】 《登金山》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金山时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联“狂澜日东倒,此屿忽中流。”意思是说,大波浪向东倾覆,而这座小岛却忽然成为中流
夏城漫兴 行尽沙陲又见河,贺兰西望碧嵯峨。名存异代唐渠古,云锁空山夏寺多。万里君恩劳馈饷,三边封事重干戈。朔方今难汾阳老,谁向军门奏凯歌。 注释与译文: 1. 行尽沙陲又见河,贺兰西望碧嵯峨。 - 注释:在沙漠的边陲走了一程后又看到了黄河。西望向贺兰山脉,山势巍峨壮观。 - 译文:行走至沙漠的边缘地带时,又发现了滔滔的黄河;向西望去,贺兰山巍峨壮观,云雾缭绕。 2. 名存异代唐渠古
【注释】 1. 过鄱阳湖:指诗人经过江西鄱阳湖。 2. 巨浸渺天涯:大湖茫茫,无边无际,像天边一样。 3. 轻帆破浪花:轻快的船帆在波浪上飞驰。 4. 雁声听去远: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很远。 5. 山色望中赊:远处的山色看起来很遥远。 6. 映水看新月:水面倒映着新月。 7. 占晴见晚霞:趁着晴朗的天气,观赏傍晚的彩霞。 8. 水村渔唱杳:水边的村庄传来渔夫的歌声很渺茫。 9. 客思绕鸥沙
【注释】 还扶沟:回到扶沟,指归乡。 扶沟:古县名,在今河南省。 故园游:指家乡。 天低旷野沙扶树,月滉高城水近楼:天空低垂,辽阔的野外,只有沙和树木;月光映照在高楼上,水波荡漾。 千里关河今一到,百年桑梓竟何求:千里之外,万里之隔的地方,现在终于回来了。百年之后,故乡的桑梓之地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画堂银烛亲朋酒,车马何妨数日留:画堂中点燃着银烛,与亲朋好友饮酒,车马停留数日又有何妨呢?
【注】:1.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 《论语·阳货》:“朝闻道,夕死可矣。”3. 《庄子·知北游》:“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月照明,四时更序。”4. 《易·系辞下》:“日新之谓盛德。”5. 《周易·系辞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6. 《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7. 《淮南子》:“天地之大也,人犹是一粟。”8.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需要对全诗进行理解,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晚风度疏松”,大意是在傍晚时分风拂过疏松的树林;“琳琅动仙阙”,大意是由于风的作用树叶发出声响,好像玉器相碰发出响声一样;“回波滚明沙,错认地上月”大意是说那被风吹起的波浪在明亮的沙地翻滚,把天上的月亮也搅浑了,使月亮仿佛在地面上。这三句都是写风力之大、之猛。 【答案】 译文:傍晚时分
【注释】 龙沙:沙漠。见新月:看到新月出现。后山:指沙漠中的山岭,这里比喻月亮,暗喻月亮的形状。又:还。学:模仿。弯:此处是比喻的意思。 【译文】 每次看见沙漠上圆月升起,都惊讶地说:这沙漠像一轮明月! 那龙蟠的沙洲就像一弯青山。 今晚的月亮,却又像沙漠弯曲。 【赏析】 “龙沙见新月”一句,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沙漠上的月亮,生动形象,富有诗味。首句写景,颔联议论,颈联抒情,尾联总结
【注释】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古人称“元旦”。南康:郡名。今江西星子县。王孙:古指贵族子弟。 赏析: 此诗为作者客居他乡而作。诗人在异乡过新年,自然不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因而写下了这首充满乡愁的诗。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句开门见山提出故乡之酒与自己相隔千里不能相饮的矛盾。次句写自己身虽在他乡,但心念故里。三句承上启下,由“千里违”进一步推及到“萋萋草”,点出春天来了,正是归家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