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注释】 息:停止。中林:树林之中。云开:天晴。飞星:流星。过:经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美的山村夜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前两句写山村夜景。首句“万物既有息”,是说万物都停止了运动。“我亦”二字表明自己虽然也像万物一样静卧休息,但心情却是愉快的,因为可以欣赏到这宁静的夜晚。次句“中林卧”,是说自己躺在树林里的小窝里,以显示自己的悠闲安逸
注释: 五月的梅花已经凋零,羁旅的魂灵被羌笛声惊扰。谁能在风月交辉的夜晚,再去聆听那陇头的清越之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幕降临、月光皎洁之时,听着羌笛声,内心感到寂寞和凄凉的情景。诗人通过羌笛声,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明亮的月光与落梅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注释:早晨从阳武城出发,傍晚在苏门里住宿。躺下倾听青山传来的钟声,仿佛那钟声在白云之间回荡。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首句点出“发”和“宿”的时间地点。次句写夜宿苏门里时的景象。三、四句写晨起听钟的情景。诗人于清晨起床后,便卧听山中传来的钟声,觉得这钟声似乎远在白云之上。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以朴素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汉水的波涛中,江水似乎也带着急迫与不安,只是一味地流淌。而彭蠡泽的宁静与清澈,如同一块解忧的玉佩,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诗句翻译: 1. “汉水亦太急”:汉水水流太快,像是在催促着什么。这里的“亦”表示汉水虽然有急流的特点,但与后面的“江浑只恁流”形成对比。 2. “江浑只恁流”:江水虽然汹涌,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流动。这里的“浑”可能指的是浑浊,而“恁”则是一种语气词
【注释】: 霞明:夕阳余晖。鸟声:鸟儿鸣叫声。中:路的中央或半边。微微:轻轻地。林下:树林底下,指近林处。泫(xuǎn)然:晶莹欲滴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黄昏景色的诗。前两句写日落时村边的景致,后两句写林间和花上的景象。 “霞明鸟声起”,傍晚时分,夕阳将尽,天边的红霞渐渐明亮起来,鸟儿的鸣叫声也响起来了,一派宁静而美好的乡村晚景。这一句是写景,也是点题,为下文铺垫背景。
黄河冰二首 其一 李梦阳 【黄河一夜水,日光惨不发。安得万里鞭,白马弄晴雪】 注释:黄河在一夜之间结冰,阳光无法穿透寒冷的冰面,形成一片昏暗的景象。我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匹千里马,让它在晴朗的雪地上驰骋。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冬日黄河冰封的壮丽画面。诗人以“黄河一夜水”为开篇,形象地表达了黄河在冬天结冰的情景。接着,“日光惨不发”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寒冷和冰面的昏暗。诗人通过这两句
注释: 1. 清林:指树林。不知暑:不知道暑气,指夏夜凉快。一觉:一会儿。群鸡鸣:众鸡齐鸣。 2. 野圹(kuàng):荒野的土坑。气森飒(sà):草木气息。森:繁盛的样子。飒:疾风声,这里形容草木茂盛时发出的声响。 3. 天空:云隙。虚明:明亮而空旷
诗名:《夜冰白莽莽》 译文 夜寒霜雪压河面,风来沙石漫天飞。 梁园一夜之间降新雪,枯树皆开梅花景。 注释 1. 夜寒霜雪压河面:描述了夜晚的寒冷和霜冻,使得黄河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2. 风来沙石漫天飞:描绘了风力强劲之时,飞沙走石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力量。 3. 梁园:这里指的是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通常与文学、艺术紧密相关
【注释】 是夜雨:今夜下雨北风吹山云,不见山上月。 北风(寒风)刮着山峰上浮动的云彩,看不到山上的明月。 苏门:指今浙江桐庐县西四十里的富春江口,为古时吴越边界。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千峰尽成雪:无数山峰都变成了白雪。 【译文】 一夜北风卷起云雾,看遍了山顶也看不见月亮; 一夜之间,富春江口大雪纷飞,群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绝句
诗句翻译: 月下独酌其二 李梦阳 白石谁家濑,轻鸥二月湍。踏歌逢卫女,风曩似长干。 译文: 清澈的溪水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岸边轻盈的水鸥翩翩起舞。我踏着欢快的歌声,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舞姿和江水边的风光一样美丽动人。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李梦阳的作品《泉上独酌二首》中的第二首,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晚江边景色。诗人通过描绘江水的流动、水鸥的轻盈和女子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