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解析】 本诗首句“玉宇澄清暮霭收”中的“澄”指“清澈”、 “清”,“晓”指“天刚亮”,“夜幕降临,月色明亮”的“晓”,应解释为“傍晚”。全句译文:月亮升起的时候,天色变得格外明朗。 第二句“吟边怕倚仲宣楼”中的“仲宣”指“王粲”,“王粲楼”即“王粲楼”。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名作《登楼赋》中有这样的句子:“时维高秋,七夕相会;望已失路,怅然所思
诗句释义: 小酌园林酒半醺,落红影里惜馀春。 —— 在园林中小酌,喝到一半已经有些醺然。 译文: 我在这园林里小酌,饮酒至半沉醉,看着落花的影子,感叹春天已逝。 插花归去蜂随帽,傍柳行来莺避人。 —— 回到家时,有蜜蜂跟着我的帽子飞,在柳树旁边行走时,黄莺也避开了人群。 译文: 我回到家中,有蜜蜂跟随着我的帽子飞翔,而当我沿着柳树走时,黄莺也避开了我。 白发尚为千里客,黄金难铸百年身。 ——
秋夜 博山香冷夜将阑,红影摇窗烛未残。 庭树露浓花气湿,井梧风老叶声乾。 世情冷暖知心少,朋旧东西会面难。 一段客愁吟不就,无言背月倚阑干。 译文: 博山炉里的香烟已经冷了,深夜将尽。红影摇曳在窗户边,烛火还未熄灭。院子里的树木上露水浓重,花香湿润;梧桐树的叶子被风吹得干枯,发出的声响清晰可闻。世间的人情冷暖,只有心知道,所以知心的友人越来越少了。旧日的朋友现在虽然相见却都感到困难。我独自一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人倚幽窗夜未阑,竹炉灰冷篆烟残。 - 人倚幽窗: 描述一个人静静地依偎在幽静的窗户旁。 - 夜未阑: "夜未结束",表示时间还未到深夜。 - 竹炉灰冷: "竹制火炉烧尽了,留下的灰烬已经冷却"。这里可能暗含某种情感或故事的结束。 - 篆烟残: "烧香留下的烟雾已经消散",可能暗示一种等待或期盼的心情逐渐消逝。 一天露气星辰湿,万壑风声草木寒。 - 天露气:
```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自叹文章不遇时 - 感叹自己的文章没有得到赏识。 - 平生壮志与心违 - 表达了自己有抱负但无法实现的遗憾。 - 十年湖海无家住 - 表示在江湖中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 千里乡关有梦归 - 虽然身处他乡,但对家乡的思念让他有回家的梦想。 - 残夜月寒灯晕淡 - 描述了夜晚的场景,月光下灯光显得暗淡。 - 高秋天阔雁声微 - 形容秋天的天空广阔,而大雁的声音却很微弱
诗句释义 1 甲子岁旦(第一句): - “甲子”是一种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在这里,“甲子岁旦”意指新年伊始,新的一年的开始。 2. 天开正旦宿云收: - 这里描述的是天空中原本悬挂着的云彩在日出时分渐渐散去,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展开和旧日的结束,同时意味着天气晴朗,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新开始。 3. 宇宙阳回和气浮: - “阳”在这里指的是太阳,代表着光明和温暖
枕易 古鼎烟销倦点朱,翛然高卧夜寒初。 四檐寂寂半床梦,两鬓萧萧一卷书。 日月冥心知代谢,阴阳回首验盈虚。 起来万象皆吾有,收拾乾坤在草庐。 【注释】 枕易:诗人自喻为“枕头”,暗示自己如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难以把握自己的方向或命运。 【译文】 古鼎的烟雾已经消散,我在枕上疲倦地点染红彩,我独自高卧,感受着夜晚寒气初生。 四周寂静只有床和我的呼吸声,我沉浸在半卷书中的梦境中。
【注释】 残灯:指夜已经深了,灯也快要烧尽。衾单:被子很薄。鹔鹴裘:用鸟皮制成的衣服。三更梦:深夜的梦。两鬓秋:指人已老。伯休:指伯夷、叔齐等隐逸之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在秋天的寒夜中独坐,面对着残灯,想着远游,想到家乡。 首联“寒夜残灯照客愁”,意思是:在寒冷的夜晚,灯光微弱地照着我这个漂泊他乡的客人。寒夜,点明时令和季节。残灯,点明时间,说明夜已很深了。客愁
【注释】 修竹宴客东园:在东园的修竹下宴请客人。 二月韶光泼眼浓:二月的春光照得人眼睛发花。 半醉半醒:既不是清醒也不是完全醉的状态。 轻寒轻暖中:春天里时冷时热的气候。 拂槛柳添吟鬓绿:吹动栏杆的春风使垂柳的绿叶增加了几分生机。 压阑花妒舞衣红:盛开的花朵嫉妒穿着红色衣服的人跳舞。 《梁州》:一种曲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春宴乐的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