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译文:半夜时分,心境如何能暂时平静?思考天下出家人,像我这样的住持能有几人? 土制的床榻,破旧的芦席,老榆木枕上没有被子。 香炉里不烧安息香,灰烬中只能闻到牛粪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寺庙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深夜修行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教徒清心寡欲、远离尘世纷扰的追求。诗中的“半夜子,心境何曾得暂止。”表达了诗人深夜修行的决心和毅力,即使环境艰苦,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诗句释义: 1.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 - 翻译: 天快亮了,我起床晚了,担心错过时间。 - 注释: “鸡鸣丑”指天色将明。“愁见起来还漏逗”表达了因起床晚而感到焦虑的心情。 2. 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 - 翻译: 我穿着宽松的衣服,但衣服的样式并不合身。 - 注释: “裙子褊衫个也无”意为穿着宽松的衣服,但并不合适。“袈裟形相些些有”表示虽然衣服不贴身
【注释】 平旦寅,荒村破院实难论。——平旦,天快亮时;寅,即虎,古人认为寅为虎日,这里指清晨。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闲窗与隙尘。——解斋,指斋戒后不再吃荤腥食物;粥,稀饭;隙,空隙;尘,灰尘,指窗户上的尘埃。唯雀噪,勿人亲,独坐时闻落叶频。——唯,只有:雀噪:只听到鸟儿的叫声;勿人亲:没有人亲近;独坐时闻落叶频:独自一人静坐时听到落叶声不断。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谁道出家
解析与译文 第1句:日出卯,清净却翻为烦恼。 - 注释:这里的“卯”指的是时间,古代中国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特定的动物和颜色。例如,卯时(早晨5点到7点)对应鸡和红色。这里可能暗示着在早晨时分,虽然环境看似清静,但却因为一些未解的烦恼或问题而变得复杂。 第2句:有为功德被尘谩,无限田地未曾扫。 - 注释:这句表达了一种观点,认为尽管有为善的行为
【注释】: 禺中巳:农历四月十七日,佛教称为“佛诞日”。 削发谁知到如此:剃光了头,谁想到会落得如此田地。 胡张三:姓胡的僧人。 黑李四:姓李的僧人。 恭敬不曾生些子:对佛祖的尊敬和礼拜没有一点。 适来忽尔到门头:忽然来到我家门前。 唯道借茶兼借纸:只有说想喝茶(借茶)和想借纸用(借纸)。 【赏析】: 这首诗写僧人的悲惨生活。诗人把一位被请来做村僧的和尚描绘成非常可怜、可叹的形象
【注释】 1. 日昳未:太阳西斜,天色尚未昏暗。 2. 者回不践光阴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曾踏过时光的足迹。” 3. 曾闻一饱忘百饥:意思是说:“曾经吃饱了就忘记了饥饿的痛苦。” 4. 今日老僧身便是:意思是说:“现在的老僧人就是那个曾经饱餐一顿的人。” 5. 不习禅:意思是“不精通佛法”。 6. 不论义:意思是“不懂得道理或意义”。 7. 铺个破席日里睡:意思是说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 馒头□子前年别,今日思量空咽津。 译文: 在吃饭的时候,看到烟火,却只能对着四周的邻居叹息。 去年的馒头被拿走了,今天只能在这空想。 持念少,嗟叹频,一百家中无善人。 译文: 心中祈祷的次数太少了,只能频频叹息。 一百户人家中没有一个人是善良的。 来者只道觅茶吃,不得茶童去又嗔。 译文: 来的人只是想要喝茶,如果找不到茶童就会生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十二时行孝文 其二”是这首诗的题目,“十二时行孝文”指的是《十二时行孝》诗篇。“日出卯,立身之本须行孝”,意思是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人就应该立志行孝。这是全诗的主旨之一,诗人强调了孝行的及时性、重要性。“甘□盘中莫使空”,意思是在供养父母时要尽心尽力,不能像《食贫者》中的主人公那样,将食物供奉在盘里而自己却吃不到。“时时奉上知饥饱”
【注释】 正南午:指子时。子时为一天之中的最后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午,十二地支之一。 侍奉尊亲莫辞诉:侍奉尊亲就是侍奉父母,尊亲就是父母,尊,尊敬。莫辞诉,不要推辞诉说。 回乾就湿长成人:乾卦是八卦之一,属干,五行属金,象征天。坎卦为水,属水,五行属坎,象征地。乾和坎互为阴阳,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回乾就湿,即回归乾坤之性,顺应自然规律。 如今去合论辛苦:如今,指现在。论,评论
【注释】 十二时:古人将一天分成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孝文:指汉文帝刘恒,以“孝”著称于世。 其十一:诗篇共有十一首,这是第十一首。 存终始:指始终不渝的孝心。 莫学愚人:不要像愚人那样不懂事,不懂得珍惜亲情。 【赏析】 此诗为《十二时行孝文》第十一首。作者以汉文帝为例,劝诫世人要懂得“孝”的重要。全诗用典贴切,意蕴深远,值得人们借鉴。 开头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