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观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读懂诗的意境和主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剪水天风吹醉醒”,此句是写景。上片开头两句写风、写雪、写寒、写愁,为下片抒情作铺垫。“剪水”是形容江面波平如剪,而江风却吹得人醉醒难分,可见其冷。“高楼外”三字点出地点,渲染了环境之寒冷。“冻云愁凝”四字写景,“冻云”指乌云密布,“愁凝”即凝结成愁苦的样子,这两句写冬日之景
注释: 太常引:即《玉楼春》。 玉肌:指女子肌肤。 轻衬碧霞衣:指女子穿着翠色的衣服。 似争驾、翠鸾飞:形容女子像翠鸟一样翩翩起舞。 羞问武陵溪:指女子不知道武陵溪在哪里。 笑女伴、东风醉时:指女子和她的伴侣在春天的微风中沉醉。 不飘红雨,不贪青子:指女子不喜欢红色的花朵,也不喜欢绿色的果实。 冷澹却相宜:指女子的妆容和服饰都显得冷淡而又适宜。 春晚:指春天的傍晚。 涌金池:指京城的皇宫园林之一
诉衷情令 词牌名:《诉衷情》 作者:苏轼 注释: 西楼杨柳未胜烟。寒峭落梅天。东风渡头波晚,一棹木兰船。 花态度,酒因缘。只春怜。屏开山翠,雨怯云娇,尽付愁边。 赏析: 这首《诉衷情令》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的抒情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西楼杨柳未胜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西楼前垂柳依依,仿佛被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里
《踏莎行·九日西山》是宋代高观国的一首词,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析:水减堤痕,秋生屐齿。瘦筇唤起登高意。 水迹在堤上的痕迹减少了,秋天的气息从鞋齿间升腾出来。瘦长的竹筇(筇,一种轻便的直竿)让我有了登高远望的兴致。 2. 译文:秋意渐浓,我沿着小溪边的山道缓缓行走,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声,如同岁月的脚步匆匆。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3.
【注释】 粉:白色。绡:薄纱。绿裙:指女子的衣裳,这里借指女子。吴姬:古代美女。娇小:美丽动人。一点清香:指女子身上的香气。芳魂:芳香的灵魂。寄:托付。天渺:指天远、高远。角声寒:指号角声凄凉。南枝:南方的树枝,这里指梅花。 【赏析】 此词描写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孤傲与清高,以及它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梅花的赞美。全词语言清新脱俗,意境幽静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
【诗句释义】 轻轻的风儿把花瓣吹落,花瓣落在脸上,留下浅浅的痕迹。这就像是西施的影子出现在了春天里。我准备着化妆,在栏杆前,展示出天真无邪的姿态,悠闲自在地坐着。 从现在开始,我要把我的心情藏在衣袖里,不暂时分离,好像微笑和皱眉都可以随意舒卷。看那娇艳的容貌,不会衰老。就像如今一样,她娇羞不语,但无法掩饰内心的深情。 即使我们隔着雨雾相隔,隔着云层分开,我也时常打开我的画卷,见到你。 【译文】
【注释】 1. 少年游:一种词调名,属于唐宋时期词牌名。此词为《少年游·草》的一首。 2. 碧:绿。 3. 摄:覆盖,遮盖。 4. 萋萋:繁茂的样子。 5. 江南恨:指因离愁别绪而产生的怨恨和痛苦。 6. 翠罗裙:女子的衣裙,常以绿色、青色或淡绿色为主色。 7. 冷落闲门:门庭无人,显得冷清。 8. 烟雨正愁人:指在烟雨蒙蒙中,人们的心情更加忧愁。 【译文】 春风吹过碧绿的原野
柳梢青·柳 【注释】:翠拂晴波:绿意拂过晴波。晴波,水光明媚的湖面。 烟垂古岸:烟雾缭绕在古老的岸上。 灞桥春色:灞桥边的春天景色。 斜带鸦啼:傍晚时乌鸦归巢。 乱萦莺梦:鸟儿在梦中鸣叫。 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因为怜惜张绪的风韵,所以形容自己像宫腰一样纤细而消瘦。 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紧紧缠在一起的同心结,却留不住,只能让人牵挂远方的游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小令
【注释】 ①十四弦:一种琵琶,有十六根弦。 ②溅溅: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湘妃:传说中的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她们在湘江上哭泣时,泪滴成了斑竹,后来被人们称为“湘妃竹”。 【赏析】 此词为咏叹琵琶曲调之作。上片写弹琴之人与弹奏之乐。下片写听歌人对曲意的体悟。全词以“十四弦”起兴,勾勒出一位琵琶手的风采;以“想像湘妃水一帘”收束,写出了弹琴人的心境。 这首词的首句“直柱倚冰弦”
【译文】 听到邻家女孩吹笛,那美妙的声音如玉液般清脆。她吹奏的曲子,如同霜月摇摇,梅花簌簌。萧郎暂且放下凤箫,在何处骖鸾驾云?静听三遍霓裳曲罢,魂飞魄散,愁满关山。三十六宫天近咫尺,而念奴却在人间。 【注释】 1. 粉娇:女子的美称。 2. 横玉声寒:形容笛声清亮悠扬,像横放的玉一样清脆。 3. 柔荑(tí):嫩竹枝。 4. 樱朱:红色花朵。 5. 香喷云鬟:香气扑面,犹如云雾环绕的发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