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题“离真州”指的是作者离开真州(今江苏仪征)时的心情和景象。以下是对每句的详细解读: 1. 日日北风吹上水,年年客思搅新秋:“日日”指的是每一天,“北风”可能是指秋天的寒风,这两句描述的是作者每天被北方的风吹动,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又随着秋天的到来而越发强烈。 2. 山长水远连三楚,物态人情又一州:这里的“三楚”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湖北
山药 人无本则忧,物以地为贵。 注释: 人没有本源(指没有根基)则会忧虑不安,万物都以土地作为珍贵之物。 如何山芋辈,天下称宋卫。 注释: 我们这些普通人(山芋辈),却能被天下人称赞为宋国的守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山药的描写,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之情。山药,又名薯蓣、玉延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其根茎可供食用或药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山药与人类相提并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秋景色的诗。首句写秋雨过后,暑气全消,西风送来阵阵寒意,使人感到秋天已经来到。第二句写西天的蝉儿在秋风中鸣叫,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第三句写天空中的云烟被晚风吹散,水面显得空阔无边。末句写月光映照在露水上,形成了一个圆满的月亮,给人以清冷之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秋景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相关内容。“秋晚三首”是一组写景诗,作者借自然景观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译文: 久雨秋深面对晚晴,靠近山的昏黑远处的山明亮。 船头排列着的艇子,系在水底鱼儿的队伍中。 衰柳随风起舞还喜欢,残蝉送日鸣声仍能听到。 头戴花冠手拿藜杖的老人是谁?独向溪边忘记姓名。 赏析:
【译文】 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迟迟地舍不得离去。 你枉驾来访,安慰我的思念。 历国聘君很苦,敝衣怀组,谁还能欺骗得了你? 白杨叶上三更雨,黄菊风前一酒卮。 莫道相逢是容易,与君头鬓各丝丝。 注释: 还乡去日正迟迟:指归家之时正好遇到下雨。迟迟:慢吞吞的样子。 枉:徒然,白白地。 慰:安慰。 良自苦:非常辛苦。 怀:心怀,怀抱。 组:丝织品,这里指丝绳,用以系结或捆绑衣物等。 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
诗句输出:叹息前人布政优,手栽松竹助清幽。当年拨土人何在,今日捎云势未休。 译文注释:感叹那些曾经为政务辛勤工作的人早已不在,如今他们留下的身影仿佛被云雾缭绕的松树遮挡。 赏析:这首诗以双松堂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前人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诗人揭示了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主题。诗中的“叹息”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敬意,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社会的失望和无奈。整体上
【解析】 此题为全篇理解型题。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作答。本题中,“三潮宝派通胥浦”是第一句;“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是第二句;“五云送入蓬莱岛,留与人间作道场”是最后两句。其中,“胥浦”是今属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的古称;“蓬莱岛”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答案】 译文:听说真州仪真观就在仙乡濑乡,我闲游其间,礼拜虚皇。三潮宝派流经胥浦
【解析】 “通鉴”是《资治通鉴》的简称,“范淳父学士”即范祖禹。范氏父子因参与编修《资治通鉴》,遭奸臣陷害,被诬陷谋反,流放岭外,范祖禹被贬谪岭南(今广西一带)。这首诗写于元符三年(1098),当时范祖禹已贬谪岭南十年。作者在岭南时,怀念故乡,写下了这组诗,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懑。 【答案】 译文: 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如新。细思当日修书者
这首诗是诗人在感叹时事之余,戏作的一首。 首两句“少年辛苦校虫鱼,晚岁雕虫耻壮夫”,表达了他对年轻时勤奋学习、孜孜不倦的情景的回忆,同时也流露出对晚年不再追求功名的感慨。 第三四句“自是诸生犹习气,果然紫诏尽驱除”则是说,他虽然已经放下了世俗的功名利禄,但是仍然保持着一些旧时的习惯和习气。而最后一句“唯有少陵顽钝叟,静中吟撚白髭须”则表明,只有像杜甫这样的老翁,才能在宁静的环境中静静地吟诗作词
【注释】 裴纶:唐朝人。著作见期行日延,指裴纶的诗。 都城:这里指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烹煎:烦扰。 跳出都门:离开长安城。意已仙:已经如神仙般超脱了。 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 祖生:即王绩,字广微,号孟公,是初唐诗人。 何事:为什么。 尘埃:尘土飞扬。看月、听蝉:形容在尘世中度过的时光。 箕山、颍水:都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境内。 萧然:形容心境闲适,没有世俗烦扰。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