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注释】 政和:宋徽宗年号。鹿鸣宴:指古代诸侯在春日设宴招待宾客的宴会。载:带着。弁俅俅:冠冕光耀的样子,这里泛指官员的服饰。烝然:形容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样子。来思:前来赴宴的意思。旨酒:美酒。柔:柔和、温顺,这里指酒性柔和甘甜。之子:这个人,指宴会上的宾客。言迈:行走,前进。泮涣尔游:泮水泮泽,是诸侯朝见天子的地方。泮,通“畔”,边。雍:古地名,位于今陕西中部,周文王所居地,后为西周国都
【注释】: 钟鼓皇皇,磬筦锵锵。 钟鼓声宏,磬管声响。 登降维时,利用宾王。 在升迁与降职的时候,要像对待贵宾一样对待他们。 髦士攸宜,邦家之光。 年轻的士子,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媚于天子,事举言扬。 讨好天子,事情成功则宣扬。 赏析: 此诗为《鹿鸣宴》五首中的第二首。全诗三句,每句四字,句句押韵,音律和谐优美。 “钟鼓皇皇”,钟鼓声宏,磬管声响。“皇皇”指钟鼓声和磬管声都十分宏亮
诗句翻译: 1. 洋洋嘉鱼,伫以美罛。君子有道,嘉宾式燕以娱。(一章) 译文:丰盛的鱼群,等待着美味的大网。君子拥有道德,宾客用音乐和舞蹈来娱乐。 关键词:洋洋(形容词,形容鱼多),嘉鱼(珍贵的鱼),伫(等待),美罛(美味的大网) 赏析:此章描述了一个和谐的场景,君子与宾客在宴会上共享美食和音乐,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2. 洋洋嘉鱼,伫以芳罟。君子有德,嘉宾式歌且舞。(二章) 译文
【解析】 “首善京师”的意思是“京师是天下第一”,这里指京城洛阳;“政和鹿鸣宴五首其四”的意思是“政和年间,皇帝在洛阳举行宴乐大会。诗中赞美了宴会的盛况”。“烝我髦士,金玉其相”意思是“朝廷中英俊之才,个个如金如玉般美好”。 “吹笙鼓簧”的意思是“奏起笙箫乐器”。 “勉戒徒御,观国之光”的意思是“勉励士兵和百姓,观赏国家繁荣的景象”。 【答案】
``` 明明天子,率由旧章。 思乐泮水,光于四方。 薄采其芹,用宾于王。 我有好爵,寘彼周行。 逐句解读 1. “明明天子,率由旧章。”:这句话表明皇帝是明智而遵守传统的。古代的规矩或先例被遵循,显示了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 2. “思乐泮水,光于四方。”:泮水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源泉。皇帝享受并推广这种知识与智慧到更广泛的地区。 3. “薄采其芹,用宾于王。”
【注释】 1.大观闻喜宴:北宋宋仁宗时,因平定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大臣的党争,为了安定朝野,举行盛大宴会以示庆贺,称为“大观闻喜宴”,此诗为其中五首之一。 2.懿德:美好的德行。 3.烝然来思:充满敬意地来思念。 4.笾豆静嘉:指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借指供祭祀之用的礼器。 5.燕绥之:宴享安乐之意。 6.温温其恭:温和恭敬的样子。 7.莫不令仪:没有不遵循礼仪的。 8.追琢其章:追摹刻画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崇丘(即高大的山丘)和动植(动物与植物)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生物多样性和道德修养的看法。 逐句释义: 1. 崇丘峨峨,动植斯属。(第一章) - 崇丘峨峨:形容崇丘非常高大。 - 动植斯属:指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依赖这样的高丘作为栖息地。 2. 高既自遂,大亦自足。(第二章) - 这里描述了崇丘的高度足以满足所有生物的需求。 3. 和风斯扇,膏雨斯沐。(第三章)
【注释】 思皇:思念皇上。 多士:指众多的贤才。 扬于王庭:被提拔到朝廷中任用。 钟鼓:乐器。 乐之:使乐器奏乐以庆贺。 肃雍:庄重、和谐。 抑抑:恭谨的样子。 既安且宁:既感到安全又感到安宁。 天子万寿:祝天子长寿。 永观厥成:永远地观赏他们的成功。 【赏析】 《大观闻喜宴六首其六》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宴会的场景描绘,赞美了皇上的英明与贤能,歌颂了朝臣们为国家做出的奉献
诗句解读: 1. 多士济济,于彼西雍 - “多士济济”形容聚集了众多有才能的人,“于彼西雍”指的是这个地方。 2. 钦肃威仪 - "钦"意为尊敬,"肃"为严肃,"威仪"指威严的礼节,整体表达对礼仪的尊重与崇敬。 3. 亦有斯容 - "亦"是也的意思,"斯容"指这种庄重的态度或外表。 4. 烝然来思,自西自东 - "烝然"表示众人的到来声势浩大,"自西自东"描绘了从西边到东边
【注释】 乐:安乐。君子:指诸侯或大夫。式:通“轼”,车上的横木。燕(yān):宴请。服其命服:穿好祭礼所用的服装。摄:同“着”,穿着。威仪:庄严的礼仪。钟鼓:乐器,泛指音乐。酬:以酒食答谢。德音:美好的名声。茂:盛,大。邦家:国家。之:助词,无义。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大观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是《闻喜宴》的第三首。这首诗是诗人对宴会宾客的一种劝勉,希望他们能够遵守君臣之间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