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道
诗句释义: 1. 新诗来处自房州,已及瓜时叹滞留。 - "房陵"指的是现在的湖北房县地区,古代诗人常用以代指家乡或故乡。 - "新诗"表示这是一首新作的诗。 - "自房州"表明这首诗的创作地点是在房州的某个地标或场所。 - "已及瓜时"意指时间接近成熟,这里指秋天到了。"瓜时"是古代中国农历中一个特定时段,与农作物的收获期相关。 - "叹滞留"表达了一种对于无法及时回到家乡的遗憾或无奈。 2.
诗句释义: 1.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弥茫隔寸堤。 - 注释: 稻田高低不齐,积水弥漫如同一片泥沼,横亘在田间的堤堰显得格外渺小。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农田被雨水淹没的情景,通过“稻田高下”和“积水弥茫”形象地表达了田间地势不平,水波浩渺,给人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 2. 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 - 注释: 天意似乎没有放过这一场连夜下的大雨,农民们辛苦劳作却全身湿透。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边公式周表卿侍郎同年会:边公式周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与侍郎修好,并与其他官员一同参加聚会。 2. 雁塔题名二纪同:在雁塔上题名表示他们在同一个时期,也就是二十年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了名字。"雁塔题名"指的是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成就,"二纪同"表示他们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3. 谈笑静移杨柳日:他们在聚会中谈笑风生
【注释】 闻说:听说。 家书:书信。 鹡鸰:指兄弟情深的典实。 难弟见难兄:意指弟弟有难哥哥也难以幸免,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接联本:指徐次公在任期满后,继续担任官职。 二年调:这里指官运不顺,被贬官。 解印:辞去官职。 俄成:不久就成为。 故国:故乡。 犁:耕作用的犁铧。 三板:指船或船行的速度。 烂柯:指时间过得很快,如树木年华易老。 况是:更何况。 神仙宅:指仙境般的家园。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翩然归兴不吾留,应为高堂念远游。 注释: - 翩然归兴:形容归来的兴奋和轻快。 - 不吾留:表示不想停留。 - 高堂:指父母或尊长的家。 - 念远游:思念远方的游子。 译文: 我怀着轻盈的喜悦和急切的心情回归故乡,因为我的父母或尊长在想念我远行的身影。 2. 数日语离良作恶,几时书到得无愁。 注释: - 数日语离:多次提及离别之事。 - 良作:这里指好时光。 -
【解析】 本诗是作者为悼念伯父仲球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前三联写景,第四联抒情。第一、二句写中秋之夜月圆花好之景象;第三、四句写节物伤心、人事已非之悲情。最后一联写去年人事已非,而今年却依然兵荒马乱,人们生活艰苦,无人关心,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与愤慨之情。 【答案】 译文: 中秋佳节,月光如水洒满大地,秋高气爽,明月清辉,天地间一片明净,美景良辰,让人心旷神怡。千古以来
【注释】 萧寺:在江西南昌。雪初晴:雪后天气晴朗,气候宜人。秋欲去:秋天将要过去,意味着分别。盖:伞。蓬瀛:蓬莱、瀛洲,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张达城挈家南归时所作的。诗人与张达城相知甚深,故诗写得情意绵绵,十分感人。 首句“年时萧寺雪初晴”点题,说明送别的时间正是冬末春初的时节。萧寺:在江西南昌。雪初晴:雪后天气晴朗,气候宜人。“闻道君来眼倍明”,写朋友来访
【诗句释义】 江头旗影弄青红,似说朝天四牡东。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场景,旗帜在风中飘扬,色彩斑斓。"似说"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李彦恢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像旗帜一样,迎着朝阳,走向朝廷。"四牡东"则暗示了李彦恢即将离开的方向,是去往朝廷的路上。 抱病不容攀辔勒,送行那复遣儿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担忧。由于自己身体抱病,无法亲自为李彦恢送行,只能派遣儿童来送别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许判官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是行犹及豫章春”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次的出行(送别)正值春天,也就是诗人所在地的春天。这里的“是行”指的是此行,也就是这次出行。“犹”表示还有、尚且、尚未的意思。“豫章”是地名,这里指代了诗人所处的地方。“春”代表季节,春天。 第二句:“闻说逢迎有故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据说在这里会遇到老朋友。“闻说”表示听说
【注释】刘元发:即刘禹锡。鄱阳:郡名,今江西波阳。次韵:即用原韵,与原诗押韵相同。杖藜:拄着拐杖(藜,草茎)。 【赏析】《送刘元发归鄱阳》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当时,诗人在夔府,刘禹锡自和州赴官所至,途经夔府,诗人送行。 首联写诗人送刘元发归鄱阳,故地重游。“杖藜千里”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缘由:“千里访茅茨”写远道而来,“当年一笑期”写今日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