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献
谒金门·人寂寂 江北江南春色新,轻烟迷倦客心。 榆火梨花时难逢,独自怎生寻。 帘外弄寒风又急,子规啼断无人听。 赏析: 这首《谒金门》是宋代诗人曾揆的作品,通过对江南春色和主人公孤独心境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江北江南春色新”,词的开篇便以“春色”为线索,勾勒出一幅江南的画卷。这里的“春色”不仅指季节的更迭,更象征着人生的变迁与美好。而“人寂寂”则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西河 · 用美成金陵词韵,题甘剑侯《江上春归图》 江上地,长亭草树犹记。梦回故国渺乡心,断鸿唤起。万方一概听笳声,烟波来去无际。 注释:在江边,记得那里的长亭草树。梦见回到故乡,但乡心却很渺茫。听到远处传来的胡笳声,让人想起那无边的烟波。 耿长剑,何处倚?杨枝渡口船系。 注释:心中长剑,在哪里可以依偎?在杨枝渡口,船只被系住。 乌衣巷畔有春风,晚芦故垒。倒吹泪点上征衣,知他江水淮水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忆秦娥”。双调,五十四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 缱绻:缠绵悱恻。 落花飞满院:指庭院里的落花飘散如飞。 清明魂断:清明时节的魂魄已经断绝。 杨枝:即柳枝,这里代指柳条。 【译文】 空自缠绵悱恻。休认当年人面。雨雨风风吹不停。落花飞满院。 清明节魂已断。折得柳枝还短。树下门前千里远。出门我懒懒。 赏析: 《谒金门·春景》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解析】 “忆旧游·九月八日,红豆词人自禾中来践登高约,越日,大风雨,不得出,微吟写怨,遂得此解”:回忆过去的游踪,九月初五,我来到禾中,与魏滋伯丈、杨纲士一起重九唱和,有《寿楼春》词。回头看往事已成秋烟,同时感叹山阳的感伤。 “正潇潇风雨,漠漠城关,如此重阳”:正当潇潇的秋风,漠漠的城关,这样美好的重阳节。 “负了寻秋约,怕登山临水,楚怨微茫”:辜负了寻找秋天的约会,怕登山临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进行分析判断。 “烟雨里。十二栏干慵倚。飞絮飞花人似醉。生憎江上水”,首句写景,渲染了一种空寂凄冷的氛围。“十二栏干”暗示着诗人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生憎”二字表明诗人厌恶这如丝如缕的春雨。第二句写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飞絮”
《望江南》 东风路,如画是家山。 草色却随流水绿,夕阳只在有无间。 燕子话春寒。 注释: - 东风路:东风路指的是一条美丽的道路,可能是作者家乡附近的一条路。 - 家山:家乡的山。 - 草色却随流水绿:指春天里,草地的颜色随着流水的变化而变化。 - 夕阳只在有无间:指夕阳的光芒时隐时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 燕子话春寒:燕子在春天的寒风中飞翔,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和寒冷的存在。 赏析:
【注释】 东风:春风。花雾冷:指梅花的芬芳如烟雾。芳心:美好的心灵。韶年纪:美好年华。弄珠:指弄潮、泛舟。婵娟:形容女子姿态优美。烟际:水边云霞。仙袂:仙女飘带,这里代指仙女。涟漪碧:波纹荡漾的绿色池水。怜:爱怜。玉楼:指美人的卧室。颦笑:微微皱起双眉,表示喜悦的样子。寒香生翠被:香气扑鼻,温暖了绿色的床被。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一起赏梅时所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即兴抒怀,全词融情于景
【注释】 怡云小筑:即《怡云小筑词》的别称,是作者自创的一种词牌名。 梅萼初发:梅花的花蕾刚刚开放。 寻春未迟:寻找春天并不晚(指在春天里游玩)。 缃英展冻靥:缃色的花瓣像刚从冬天里露出的冻红的脸腮一样。 二月春风初着力:二月的春风已经开始发力。 江上蘼芜弄色:江面上的蘼芜花正在盛开,色彩斑斓。 好荡个吴檥:好让船儿荡起。 桃叶:传说中春秋时吴国大姓袁家的门客。 丝丝雨湿:细细的雨丝湿润着。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临平:在杭州,是南宋时行宫所在地。轻桡剪断朝来雨:形容船儿划过水面,把早晨的细雨都切断了。东风:东风吹来。侧帽:斜戴帽子,表示轻松自如的样子。轻桡:小舟上的桨。剪断:切断。朝来:早晨的。去年客路:指上一年离开家乡到外省、外地做官的路。客路:外省、外地做官的道路。车铃语:车轮滚动的声音。黛色临平:黛色的山影映照在临平江边。黛色:青黑色,这里指青山的颜色。眉痕聚
《谒金门·春晓》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感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浅白,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情趣;下片写闺中女子面对花开花落而引起的悲喜交织的感情。 诗词原文: 人未起,听尽一湖春水。 林外杜鹃声不已。 杜鹃花发未? 多少深闺罗绮。 临镜不胜悲喜。 花发迟迟花落易。 留春须早计。 注释: 1. 人未起:意思是天还没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