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
【赏析】 此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怨词。 上片“悲雁随阳,解引秋光”,开篇即以景托情。“雁”字用得十分贴切,既点明了季节、方位,又暗合了题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念。“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这两句紧承上文,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生活。他们远离家乡,身处他乡,只能依靠想象来感受故乡的美好,而当夜深人静时
注释: 丽质红颜胜过众女子, 素胸莲脸柳眉低垂。 一笑之间百花羞愧不盛开, 懒散地开放香气。 五陵之地思念恳切, 想要你知晓。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阙描写了一位绝色女子的容貌和气质,下阙则抒发作者对这位女子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对五陵女子的倾慕之情。 整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子的美丽形象,同时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女子的独特魅力。下阙则通过抒情的方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 - 诗意: 幸运地在今天终于见到了美丽的女子。 - 关键词: “幸因”表达了一种偶然或难得的机缘,“睹娇娥”则直接描绘了见到美人的情景。 -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遇见美丽女子的欣喜和感激之情。 2. 眉如初月。目引横波。 - 诗意: 女子的眉毛如同初升的新月,眼神中透露出波澜。 - 关键词: “眉如初月”形容她的眉毛清秀而明亮
高卷珠帘垂玉牖。 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口含红豆相思语。几度遥相许。修书传与萧娘。倘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争断肠。 注释: 1. 高卷珠帘垂玉牖:形容室内装饰华丽,窗帘高挂,窗户镶嵌着玉石。 2. 公子王孙女:指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是指某位贵族的后代。 3. 颜容二八小娘:形容女子容貌如花般美丽,年龄大约在二八岁左右。 4. 满头珠翠影争光:指女子头戴珠翠首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和情感的把握。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分析理解。 (1) “破阵子”是词牌名,这里指词人的作品。 (2) “单于迷虏尘”意思是匈奴迷乱了虏地的烟尘。 (3) “流莺似问人”意思是流莺仿佛在问人。 (4) “正是越溪花捧艳”意思是正是越溪上的花朵盛开艳丽。 (5) “独隔千山与万津”意思是独自阻隔着千山万水。 (6) “雪落梅庭愁地”意思是下雪落在梅树庭院里。 (7)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绿窗独坐。修得君书” - 诗人在绿色窗户旁独自坐着,等待收到对方的书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2. “征衣裁缝了。远寄边隅” - 已经为征战准备了衣物,并寄往遥远的边陲之地。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远征者的关心与支持。 3. “想你为君贪苦战。不惮崎岖。终朝沙碛里。止凭三尺” - 想象你为了国家而英勇战斗,不畏艰险。在沙漠中,只能依靠手中的武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词“竹枝子”“游荡经年”“笙簧无绪理”等理解诗句意思,把握情感。最后赏析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罗幌尘生,没有心情整理妆奁(妆奁:梳妆用的器物)。恨那小郎游荡经年不归,连红粉镜台前也久无人影。只是焚香祷告上天赐他早日回归。屏帏悄悄,只有泪珠垂垂而下。点点滴滴成斑痕
这首诗的原文是: 破阵子·人去潇湘 莲脸柳眉休晕。青丝罢拢云。 暖日和风花带媚。画阁雕梁燕语新。 卷帘恨去人。寂寞长垂珠泪。 焚香祷尽灵神。应是潇湘红粉继。 不念当初罗帐恩。抛儿虚度春。 译文: 我心爱的人去了潇湘, 她的美丽如莲般纯洁无瑕, 她的容颜如同春天般明媚动人, 但她离开了我,就像燕子飞走了一样。 我在画阁里卷起窗帘,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怨恨和失落,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女子从幼年至成年的成长历程以及她的坚定意志。 “儿家本是”这一句表达了这位女子出身于贵族家庭,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 “累代簪缨”指的是其家族世代为官,是朝廷中的精英。 “父兄皆是”表明其父亲和兄弟都是优秀的官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的“佐国良臣”则强调了这位女子的丈夫也是一位忠诚而有能力的臣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叵耐不知何处去”一句的意思是:无奈不知身在何处。“正值花开谁是主”一句的意思是:恰逢花开之时,谁又能成为主人。“满楼明月夜三更,无人语”一句的意思是:满楼的明月照到了半夜三更,却没有人说话。“泪如雨”一句的意思是:眼泪就像下雨一样。“便是思君肠断处”一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