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
注释: 1. 老楚能令畏垒丰,此身翻累越人穷: 楚国的强大使得边境的要塞变得坚固,但这种强盛却使得越族人民陷入困境。这里的"老楚"指的是强大的楚国,"畏垒丰"是楚国的要塞,"此身翻累越人穷"则是说楚国的强大反而使得越族人民更加困苦。 2. 至今无奈曾孙稼,几度虚占少女风: 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无法摆脱这种困境,曾经的孙子们也在为此受苦。这里的"曾孙"指的是过去的孙子们
遣兴二首 南来不觉两秋砧,览照惊呼雪满簪。 平日不堪文馆冷,暮年更赋武溪深。 敢缘三已有愠色,自笑一生能苦心。 安得袁丝随里闬,斗鸡走狗任浮沉。 注释: 遣兴:抒发自己的兴致。遣,排遣。兴,即兴致、情趣。 南来:指自己从北方来到南方。 不觉:不知不觉。 两:数词。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杵声)。砧,石制的捣衣工具,用来捶打衣物使成布絮。 览:看。 照:日光。 惊叹:因惊异而呼叫。 簪
诗句释义 1 西溪霜后更沉涵 - 描述了西溪在霜降之后更加深邃、宁静的景象。 2. 溪上愁人雪半簪 - “愁人”可能指文人或诗人,他们在寒冷的天气下,看到自己一半白的发髻被冷风吹得凌乱,感到心情郁闷。 3. 市散争归桥纳纳 - 市场关闭后,人们争相回家,桥上车辆拥挤,声音嘈杂。 4. 橹摇不进水潭潭 - 水潭中的船桨因水流湍急而无法划动,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湍流。 5. 利倾小海鱼盐集 -
【注释】 1. 东麓:山的东边。指庐阜山,在今安徽省合肥市。 2. 经旬(qīn)不见小匡庐:匡庐,庐山的古称。匡庐即庐山。匡庐山在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境内。 3. 忽尔相逢喜欲呼:忽然遇到老朋友,高兴得想喊出来。 4. 自入秋来更韶润:自从秋天到来后,更加有润泽了。 5. 却从瘦里带敷腴:反而从瘦的地方带来肥沃。 6. 人间信有伤心碧,坐上那无满眼沽(guō):人们确实相信有悲伤的绿色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贫富两极、命运无常的哲理思考。 “世中贫富两浮云,已著居陶比在陈”,描绘了社会中贫富差距如同天空中的浮云一般,既真实又虚幻。这里的“已著居陶”,可以理解为作者已经接受了这种现实,就像陶渊明那样超脱世俗的纷扰。而“比在陈”,则表明这种接受是在比较和观察后形成的,而非盲目认同。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淡然处之和对超然物的志向。
【注释】 幽人:深居简出的人,指隐士。梦长:梦时间长,即夜卧不寐。朝朝:每天。炷(zhù):点燃。陆氏方:陆羽《茶经》。有诗为爱袁家渴:指有诗歌来歌颂袁州(今江西宜春)的山水之美。袁家渴:袁州城北的一座山名。无病缘抄陆氏方:指没有疾病,便抄录陆羽《茶经》来学习烹茶之道。陆氏方:陆羽《茶经》,是唐代茶叶生产技术与茶道的总结。《茶经》分上、中、下三卷,主要论述了制茶的工具、方法、品质要求、饮用方法等
``` 八千岐路愁何补,四十光阴老亦宜。 此去只堪犀首饮,向来都是虎头痴。 逢时有道其如命,得意无言所恨迟。 诗债即今浑倚阁,新篇惟有莫相疑。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注释: - 八千岐路愁何补: 表示道路之多如同八千里般,但心中的忧愁无法填补。 - 四十光阴老亦宜: 形容岁月如流,无论多少岁月,衰老总是难免的。 - 此去只堪犀首饮: 指这次离别后只能独自品尝孤独或悲伤。 -
端孺籴米龙川得粳糯数十斛 端孺:诗人自称。龙川:地名。 粳糯:粳稻和糯米,这里泛指粮食。 译文:端孺在龙川购买了大量的稻米,有几十斛之多。 倒拔孤舟入瘴烟,归来百斛泻丰年。 倒拔:形容船只被拔出水面,比喻战胜困难或克服障碍。瘴烟:瘴气弥漫的烟雾。丰年:丰收的年份。 译文:端孺逆水而行,勇敢地战胜困难,终于带回了上百斛的优质稻米,为这一年带来丰收。 炊香未数神江白,酿滑偏宜佛迹泉。 译文
郑太玉送子鱼 宋代诗歌艺术欣赏与赏析 1. 诗句原文 便当权阁太常斋,药灶于傍手自煨。 须信子鱼藏妙理,坐令母蟹愧几才。 刀头定向何时得,剑脊频将好意来。 老去少陵虽病肺,尚堪持此荐寒醅。 译文及注释 2. 诗句解读 - 便当权阁太常斋:表示诗人处于一个权力和地位较高的位置,需要处理一些重要的事务。 - 药灶于傍手自煨:表示诗人在处理事务时,亲自动手制作药物,体现了他的勤勉和敬业精神。 -
郑二锁在五羊城试了五次都未成功,回来后向广人询问。他们说郑二锁已经解船从海路回来了,听到这话我怅然若失,为此作诗一首。 望君挹取裒然首,为我迂回长者车。 璧玉已闻归间道,足音哪复念逃虚。 卑微官职缘亲屈,眊氉情怀赖酒除。 政使登名似韩子,十年曾不补遗馀。 注释: 1. 郑二锁:即郑虔,字大士,唐代诗人。 2. 裒然首:形容头发稀疏。 3. 长者车:指马车,这里指代诗人的车子。 4. 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