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赏析时,要紧扣诗句中关键词语进行,如“严先生祠和甬东陆敬身韵”中的“严”“甬东”“陆”,这是作者的自注信息;“披裘大泽间”中的“披裘”,是说严光在雪天披上貂裘去钓鱼;“白水”指《史记.留侯世家》里所说的“汉高帝欲封韩信为‘假王’,令不得县官,与功臣剖符定封”,即分封诸侯之意;“故友自青山”是指严子陵曾与汉光武帝同游会稽山的故事;“垂钓元无意”
【注释】匡庵:即匡庐,在今江西九江。南音和尚:名无为。刘生:指刘长卿。屠钓:屠夫与渔人。逃禅:逃避世事,潜心佛道。东篱:菊花丛中,古人常以之自比。白社莲:莲花。声闻:指声名远播。坠林果:指从树上落下的果实。提唱:引导。和渔船:与渔船配合。莫谓:不要说。门庭:庭院。 【赏析】《全诗共四首,本篇是其四。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秋,诗人因事贬官江州司马,时年三十五岁
下面是对《初春哭仲妹八首·其三》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题与作者: -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彭孙贻所作的《初春哭仲妹八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妹妹的哀思与怀念。 - 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其父亲因守土而死于赣州,彭孙贻奔走求得遗骸,二十余年来生活简朴。 2. 原文与译文: - 原文:“当年初送子,千里秣陵游。淫滪随归旐,栖迟一倚楼。门风留獬豸,家法在鸤鸠。”
新秋出北郭访南音和尚和尚为设瓜果饭蔬并和匡庵五诗见寄倒押元韵韵续连珠呈印南老 其三 注释: - 新秋:新的秋季。 - 出北郭:从城北的外城出来。 - 访南音:拜访南方的音乐。 - 和尚:僧人,这里指南音和尚。 - 设:安排,准备。 - 瓜果饭蔬:各种水果和蔬菜。 - 和匡庵五诗:回应或应和匡庵和尚的五首诗。 - 元韵:诗歌的一种韵律,即用“元”字押韵。 - 韵续:诗歌的一种格式
诗句原文: 与汝三从宦,新安共泛舟。 秦淮甓社月,南浦石城秋。 官舍兮梨枣,家山隔斗牛。 只今成短鬓,肠断少年游。 翻译: 与你一同在官场中度过三生三世,在新安一起泛舟。 在秦淮河畔的月夜下,我看着你泛舟而行,心中满是对你的思念。 我在官舍中度过了许多春秋,那些岁月如同梨树和枣树一样美丽。 但无论多么美丽的家山都隔着天边,让人难以相见。 如今我已年岁渐长,头发已变得稀少,而你却早已离开人世。
《朱员臣墓用周林于韵》是明代诗人彭孙贻的作品,全文如下: 披榛寻古碣,高冢蔽藤萝。彼妇可出走,负薪行且歌。微时故人薄,归日锦衣过。我自安长贱,樵风老涧阿。 这首诗的译文可以这样理解:诗人走在荒野之中,寻找着古时候留下的石碑,高大的坟墓被藤蔓和树木覆盖。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现在可能已经离他而去,只能一边砍柴一边唱歌。在贫困的时候,曾经的朋友可能会疏远他,但在他功成名就后
【解析】 此诗首联两句“卓荦齐高士,曾传此地来”交代了诗人与台有关的历史渊源。颔联点题。颈联紧承上文,写台的形势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岱色”,即泰山的颜色,这里指青翠的山色。尾联两句,写台上有志之士多,但大多都去向何处。 【答案】 译文: 我见过许多高超的士人,他们曾经来到这地方, 危城独自挺拔地屹立着,那青翠的山色为你们开路。 如今谁还能踏上这片土地,只有那清凉的风还吹拂在这座台。
【注】新秋:初秋时节。石头:禅宗六祖惠能,俗姓马,法名三藏,号石头。来乘船子船:指船子和尚的禅风。船子和尚在湖南衡山开法,后移师湖北黄梅,以“不立文字”为宗旨。天龙一指禅:指临济义玄的禅风。义玄曾说:“逢着老僧便喝,遇着行者便打。” 译文: 斋后我仍散步,手杖指向竹林前。 为问石头石大师,你如何乘船子船只? 初秋时生岸边的苇草,残暑退后池中的莲花。 我们相向而行,竟然忘了说话
诗句如下: 秦溪烽火至, 同上辟兵船。 八口孤舟共, 双亲两地悬。 魂惊丙舍雨, 泪尽瘴江天。 英爽知难灭, 泉台省觐先。 翻译如下: 春天到来,秦溪的烽烟四起, 我和你登上了避战的船。 我们共有八口人,在孤舟中漂泊, 我们的父母身处两地,心情沉重。 魂魄被丙舍的雨声惊动, 眼泪流干了瘴气弥漫的江水天空。 你虽然英勇但难以战胜敌人, 我们在泉台相见,向他汇报情况。 注释: 1. 秦溪
新秋出北郭访南音和尚,和尚为设瓜果饭蔬并和匡庵五诗见寄 倒押元韵韵续连珠呈印南老其四 持取机锋捷,争先似手谈。 —— 抓住时机的机智敏捷如对手般 拈来花一笑,印取月孤含。 —— 用花来比喻自己的清雅高洁,用月亮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寂寞 潮至随哀梵,樵归及晚参。 —— 潮水涨起来时,就跟着寺院里的僧人一起念经祈祷;晚上归来的时候,便与僧人一同修行 拈话问烧庵。 —— 看到寺庙里有人摆下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