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烽火至,同上辟兵船。
八口孤舟共,双亲两地悬。
魂惊丙舍雨,泪尽瘴江天。
英爽知难灭,泉台省觐先。
诗句如下:
秦溪烽火至,
同上辟兵船。
八口孤舟共,
双亲两地悬。
魂惊丙舍雨,
泪尽瘴江天。
英爽知难灭,
泉台省觐先。
翻译如下:
春天到来,秦溪的烽烟四起,
我和你登上了避战的船。
我们共有八口人,在孤舟中漂泊,
我们的父母身处两地,心情沉重。
魂魄被丙舍的雨声惊动,
眼泪流干了瘴气弥漫的江水天空。
你虽然英勇但难以战胜敌人,
我们在泉台相见,向他汇报情况。
注释:
- 秦溪: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
- 辟兵船:避战船,指躲避战争的船只。
- 八口:指的是诗作者及其家庭成员总共有八个成员。
- 魂惊丙舍雨:丙舍是古代对房屋的一种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家中的某个角落或者某个地方。
- 泪尽瘴江天:瘴江,是指炎热多雨、空气湿润的南方河流。
- 英爽知难灭:英爽,意思是英雄气概;知难,意味着知道困难;灭,表示克服。
- 泉台: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是诗人用来表达对亡兄思念之情的地方。
- 省觐先:省觐,意为探望;先,指的是先人或祖先。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彭孙贻创作的《初春哭仲妹八首》中的第四首。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其中,“八口孤舟共”和“双亲两地悬”两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家庭悲剧的根源,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此外,诗中还运用了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魂惊丙舍雨”、“泪尽瘴江天”,使得整首诗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