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解析】 这是一首酬答词。上阕首二句回忆与友人的往事,共醉梅边路,频收尺素书;下阕写想重游故地,风暖还听柳际莺,休唱闲居赋。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常记十年前:常想起十年前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十年,指过去多年。②共醉梅边路:在梅花盛开的地方一起喝美酒,畅谈心曲;醉,形容欢饮到微醺的程度。③频收尺素书(书信):多次收到友人寄来的书信;尺素,指书信。④依旧情相与
【注释】 雅淡浅深黄,顾影敧秋雨:黄色的花朵雅淡、浅深不一,在秋风中斜倚。顾影,自怜。敧,倾侧。秋雨,指秋露。 碧带犹皴笋指痕,不解擎芳醑:花上带着秋天的露水,像刚剥下的嫩笋上还留有指头的纹路。这两句说,黄花虽经风雨,但仍然不凋萎,仍保持着它那特有的姿态。“擎芳醑”是典用南朝民歌《子夜歌》:“酌流霞,饮曲池。相期邈云汉,志趣各相知。”这里用“擎芳醑”来比喻黄花的傲骨不屈。 休唱古阳关,如把相思铸
卜算子 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 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注释: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楚天遥、忆多娇等。此为小令。“风生”二句写景,写在傍晚的江上所见之景,点出时令为夏至。下两句写诗人所思之人,即《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之洛神。“独自”三句写诗人所见所感,即洛神不在身边,自己只能凭栏望荷。末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无奈”意为无可奈何
【注释】 (1)担簦:古代士人出行时,以手执竹简或书卷为标志。 (2)新丰旅:指在长安的客旅生活,新丰是唐代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 (3)姮娥:即月亮。传说中嫦娥的别称。 (4)广寒宫:月宫中的宫殿,相传是仙女居住之地。 (5)折桂枝:指科举及第。东汉时期,汝南郡人孙敬修路,遇到一个卖题的商人,他给孙敬出了一题,要求答对方可得到钱,孙敬没有答出来,就请商人给他写上“折桂”二字
卜算子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注释:最适宜:最好;梅雪都清绝:雪与梅花都显得格外清新、洁净。去岁:去年。见雪时:看到下雪的时候。发:开花。今岁:今年。早梅开:早开的梅花。依旧年时月:像去年的月亮一样。冷艳:冷艳如花的美色。孤光:指梅花独自开放时的光芒。只欠些儿雪:只有少一些雪花才更好。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
卜算子 · 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诗词原文: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诗句注释: 1. “屈指数春来”:用手指弯曲的方式计算春天的到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和喜悦。 2. “弹指惊春去”
注释:卜算子 去又如何去:去哪里呢? 住又如何住:住在哪里呢? 但得山花插满头:只要山上的花插在头上就可以了。 休问奴归处:不要去问,我回家的地方在哪里。 赏析:此篇为词人对自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作,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的思想。上片“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两句,抒发了词人对于世俗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但得山花插满头,休问奴归处”,通过“山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咄咄汝何人,眼在眉毛下。明月相随万里来,何处分真假。 问著总无言,有口番成哑。荆棘林中自在身,即是知音者。 逐句释义: 1. 咄咄汝何人,眼在眉毛下。明月相随万里来,何处分真假。 - 咄咄你是谁?你的眼睛藏在眉毛下面。明月从远方追随而来,却无法分辨它的真假。 2. 问著总无言,有口番成哑。荆棘林中自在身,即是知音者。 - 你总是问我却一言不发,你有口却变成了哑巴
【注释】: 卜算子 梦中不知梦,醒来何处是?试问梦身与身身,那个能相待?醉后有人醒,醒后无人醉。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赏析】: 这首词写梦,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境,而是作者的“觉后”之梦。全词以“梦”为线索,把梦和人生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梦”的虚幻,反映了人世间的名利、荣辱,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漠和对人生的超然态度。 第一句“梦里不知眠”,说明梦之虚幻,无法分辨真假
《卜算子·黄了旧皮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该词上片描绘了春天景色,下片描写了作者归途所见的家乡山水和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译文: 黄色的旧皮肤,最是风流地方。多少人纷纷在陌上游赏,却听不到杜鹃鸟的啼叫。 放眼望去是家山,到了必须抓紧机会去采摘。云散长空月满天,好个归乡之路。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 黄了旧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