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
日月销兵气,星云耿夜芒。 日月消解战争的硝烟,星光照耀着夜空中的星光。 平生交砥淬,忠孝勉劻勷。 我一生中与朋友互相砥砺,忠诚和孝顺是我努力的动力。 雕鹗无凡鷇,长离又独翔。 如同雕和鹗这样的高贵鸟类,虽然失去了伴侣,但仍独自高飞。 奇文卑藻缋,宝色炫琳琅。 华丽的文章虽不及精美的装饰,但它们都闪烁着宝石般的光彩。 万国推冠冕,千群惮颉颃。 各国争相推崇冠冕,人们畏惧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势者
【注释】安步:悠闲步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赴京途中送别友人之作。全诗写景抒情,以情融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是京口,次联写登高远眺所见,末联写望见友人远去的情景
【注释】 ①舟行其二:即《舟行》的第二首。 ②波影:指水面上的波纹映照出的景象。 ③鸟声集:指鸟鸣声汇成一阵阵的声音,这里形容山寺中的僧侣众多。 ④蓑笠:用草或棕皮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译文 云朵沉在水底,水面波光粼粼,映出一片阴暗。 山寺古朴,鸟雀云集,鸣声阵阵。 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一阵风来,可以看见人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赏析 “云沉波影暗,寺古鸟声集”,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
注释:我偏得伊人心意,在月下吟哦锄地。稻香弥漫竹林,新作诗篇让我踌躇不前。 赏析:此首送别之作,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首句“偏得伊人意”,表明两人情投意合,相知相亲,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次句“吟携月下锄”,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晚田野劳作的画面,诗人在月光下吟哦着诗句,一边挥舞着锄头,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第三句“稻香通竹坞”,描绘了田间稻香浓郁、竹丛茂密的景象
岁岁饥驱出,惯于僮仆亲。 幸闻帝都近,频有往来人。 注释:每年因饥荒被迫外出,习惯了仆人的照顾亲近。幸好听说京城很近,经常有人来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因年老体弱而被迫外出的老者,他常年在外生活,与仆人关系亲近。然而,他也渴望能回到京城,享受那份熟悉的宁静和温暖
【注释】荻秋庵:即荻浦秋庵,在今浙江省桐乡市。水阁:指水边的亭台楼阁。青天:天空。哀雁:大雁。杨岸:河边杨柳树的岸边。系小船:把船缆系在船上。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夜半醒来听到溪声,又看到数行大雁落在青天之下的景象。 夜半溪声到枕边,数行哀雁落青天。 【注释】“夜半”两句:意思是说,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它从我的耳边流过。“数行”三字,写出了溪水流动的声响
注释: 1. 野眺旷无际,泼空云万重。 野眺:野外眺望。旷:空旷。野眺旷无际,指广阔的天地。 2. 泼,洒落的样子。 3. 点染:指点缀。 4. 港口:码头。 5. 出:出现。渔翁:打鱼的老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诗人在野外眺望无边无际的大江大河,只见那天空中飘荡着层层厚厚的云彩,仿佛要泼到江面上去似的。在这浩瀚的江面上,只有一位渔翁正在劳作,显得十分孤独和艰辛
【译文】 母子相互照顾,晨昏习以为常。 弄小孩儿玩耍不停,使老人快乐如羊。 五代和睦欢聚,百岁安稳可望。 潘舆停止行驶,陶幕掩空房。 熟习环境似故乡,悲来悟已亡。 含辛收拄杖,抆泪对匡床。 声咽堪酸鼻,余闻更断肠。 蒿忧谌罔极,蓂算讵为殇。 怪事凭空降,吾亲罥世殃。 触邪师廌角,搆祸起貂珰。 缇骑奔腾出,槛车竭蹶忙。 只身羁犴狴,酷暑困桁杨。 大命危于线,严威灼若汤。 九天终靳露,六月决飞霜。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景。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写出诗人在山路上驻足观望,海潮东去,行子愁肠的情状。“乾坤”一词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答案】 译文:骑着马走过秦山道,残阳西下时,天地渺远无际,海潮向东流尽,行者只是徒然地愁思。 赏析:此诗是作者游秦山时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注释】 宿:住宿;荻秋庵水阁:指作者在荻叶飘落的秋天里,在一座小阁楼下安歇。庵:佛寺的小屋,供人居住。水阁:水中的楼台,这里指小舟或小船。斜枕残书,形容作者卧读之余,仍手不释卷,意犹未尽。秋水边:即“秋水”二字连用,指秋水的岸边。数椽如欲傍青天,指作者所坐的小舟,只有几根桅杆,好像要依傍在天上。傍:接近、倚靠。青天:天空。黎明惊唤斜塘去,清晨天色渐明时,作者被岸上传来的声音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