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昼雨书事 白天的雨水洗净了山骨,溪水云朵笼罩着山涧上的茅草。 悬崖上花朵的气息近在咫尺,山谷中鸟儿的啼叫声高亢嘹亮。 挑选石头面对清澈的溪流,当秋风拂面时振起破敝的衣袍。 船头映出黄色菊花,秋日的思绪更加萧瑟悲凉。 注释: - 昼雨洗山骨:白天的雨水洗涤了山石,使其呈现出一种苍劲的质地。 - 溪云覆涧毛:溪水之上飘浮着如云般的云雾,覆盖在山涧上的茅草上。 - 悬崖花气近
晚泊临水驿 同舟拾枯竹,钻火作盘餐。 晚食推篷坐,秋风隔浦寒。 山亭临水驿,旧吏送新官。 独有沧浪叟,年年倚棹看。 【注释】 1. 晚泊:晚上停宿在水边。 2. 同舟:共乘一船。 3. 钻火:用打火石取火做炊事。 4. 沧浪叟:渔翁。 5. 山亭临水驿:山亭在江边驿站的边上。 6. 旧吏:过去的官吏。 7. 沧浪叟:渔翁。 8. 年年倚棹看:每年靠着船舷观看。 【译文】 和同伴们一起驾船
出门方八月,中道已深秋。 去国一千里,长江日夜流。 注释:出门时正值农历八月,但中途已是深秋时节。离开国家已经走了千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日夜思念着家乡的长江。 浓阴生绝壑,疏雨在孤舟。 自是无家客,逢山便可留。 注释:浓密的树木遮蔽了陡峭的山崖,偶尔飘来的几缕细雨洒在孤舟之上。身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只要看到山峦就可以停留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举目同为客,何人似我闲。" - 关键词:举目、同为客、何人、似我、闲 - 翻译:放眼望去,大家都像是漂泊的客人,没有人像我现在这样悠闲自在。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其他人忙碌奔波生活的观察,并强调了自己独特的心境——悠闲和自由。 - 赏析:通过对比其他旅客和自身的不同,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二句: "舟中安笔砚,到处写溪山。" - 关键词
【注释】 1. 泊浮:停泊。 2. 呕哑:指船只发出的响声。 3. 千山:指周围连绵的群山。 4. 暝色:傍晚时的天色。 5. 牛羊归古渡,鸥鹭下晴沙:牛羊在黄昏时回返到旧日的渡口,而鸥鹭也飞向晴朗的沙滩。 6. 久客:旅居他乡的人。 7. 寻寺:探访寺院。 8. 相指点:互相商量或建议。 9. 水三叉:指三条岔开的大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在夕阳西下的暮色中
过七里湖 尽日舟中住,江声静入怀。 昼眠宜浅水,宿雨避丹崖。 渐觉乡音异,惟闻鸟语佳。 旁人那辨此,幽兴与谁偕。 注释: 在船上度过一整天,听着江水的声音进入内心。 白天睡觉适宜选择浅水处,因为夜晚的雨水需要避开红色的山崖。 渐渐感觉到家乡的方言不同,只能听见鸟儿的叫声。 别人怎么能明白我的心境呢?只有我的幽雅情趣可以和谁分享呢?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七里湖上乘船时所作
【注释】 晚泊赤岭:傍晚停泊在赤岭。 残日还归海: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回归大海。 馀光更上天:落日的余光更上天际。 中流千嶂合,断岸一镫悬:江流之中,两岸山峰重叠,岸边孤零零的灯挂在断崖上。 旧路成生路,前船是后船:旧时的路成了新生的路,前面的船成了后面的船。 客心无可道,回首但茫然:我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述,只是回首四望,感到茫然无措。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残日还归海,馀光更上天”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泊煎湖上的生活和感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 近识舟居乐,波涛渐不惊。 > 靠近湖泊的时候,我意识到住在船上是多么的快乐。波涛虽然不断冲击着船身,但我已经不再感到害怕了。 > 临流谙水性,随问问山名。 > 我学会了如何在水中航行,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山上的信息。 > 樵径通牵路,松风杂棹声。 > 有一条通往山上的小径,每当风吹过松树时,就会发出混杂的船桨声。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即可。例如“身老难为客,心闲易觉秋”一句中的关键词是“身老”、“客”、“心闲”。其中,“身老”是指诗人年事已高,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到处游览;“客”则指漂泊在外的游子
野人 野人有真性,对客不通名。 赤脚驱黄犊,山田事耦耕。 桑麻存古道,水石足平生。 我欲同沮溺,终身免到城。 注释: 1. 野人:指隐居在山林中的隐士。 2. 真性:真实的本性。 3. 通名:互通姓名。 4. 赤脚驱黄犊(dú):指农夫穿着草鞋,用鞭子驱赶着黄色的牛。 5. 山田事耦耕:在山间的田地里,两个人并肩耕作。 6. 桑麻:指的是种植的桑树和麻类植物,泛指农作物。 7. 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