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
游天城 径远涧随曲,崖深山渐少。 居然翠一城,四壁立如扫。 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平生万事懒,登临即轻矫。 山灵知信息,风烟久倾倒。 顾瞻困能仰,泛应习称好。 端居得萧寂,远眺碍孤峭。 乃知方寸间,别有万物表。 未须凌绝顶,胸次青已了。 译文: 沿着弯曲的小径前行,涧水随着地势的曲折流淌; 陡峭的山路让人感到山势越来越窄。 翠绿的山峰宛如一座城,四周被峻峭的山壁环绕着;
泛舟西溪 万山倒沧浪,一叶凌嵯峨。 嵯峨为飞舞,翠影如婆娑。 轻阴散雨足,净绿生圆波。 人间碧海幻,老眼青铜磨。 风云几千古,办此雨一蓑。 溪南有幽人,鼓棹前山阿。 烟深渺无处,月色浮松萝。 译文 在西溪泛舟,四周群山环抱,仿佛置身于沧海之中。船帆随风轻轻摇曳,似乎在翩翩起舞。周围的景色如画,绿意盎然,犹如婆娑起舞的仙女。 随着天空中云彩的消散,阳光普照大地,水面上的绿波荡漾
孤云 孤云生几时,冉冉何所适? 岂无昆华高,路远嗟独力。 徘徊天中央,明月为颜色。 下有幽栖士,岁宴倚青壁。 朝饮涧下泉,暮拂松间石。 相对澹忘情,倒影寒潭碧。 注释: - 孤云:孤独的云。 - 生:出现或产生。 - 几时:什么时候。 - 冉冉:慢慢地,慢慢。 - 何所适:何处去。 - 岂:难道,表反问语气。 - 昆华:指昆仑山,这里指代高处,也指仙境。 - 路远嗟独力
【注释】 晨起书事:清晨起床时写的诗。苍星:苍龙星座,又称天龙,在北方天空出现。彗明河:彗星明亮地划过银河。三月丽朱方:农历三月太阳正好位于朱方(即正南方)。两月:指农历五月和六月的月亮,这两个月里,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相对偏南。忽散:忽然分散。一月:指农历七月的月亮,位置居中。下有五星连:北斗七星。西近东少张:西方的金星比东方的木星小。仰面:抬头仰望。东北隅:东北方向。流星坠彩芒:流星从天空落下
【赏析】 《游源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此诗写游人登山游览,见泉涌清幽,心旷神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丛祠郁苍翠,万古藏清幽”,首句点出山中古祠所在之地,以“丛祠”二字勾勒出了一幅古树参天、绿荫葱茏的山林图象,使人如临其境。第二句则写出了山中清幽的特点:它千百年来一直深藏于幽静之中,不为尘俗所染。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清幽”赋予人的情态,更富有诗意。
【注释】燕山不改色:指山体雄伟,颜色不变。易水无新声:指江水流动不息,发出悠扬的声音。数尺台:指高高的黄金台。万古情:指黄金台的千古情义。区区后世人:指那些只知贪图金钱而不识大义的人。贤重轻:指贤者被轻视。九仞:指高大如山。伊谁:是谁。腐鼠弃:比喻不值一提的东西。坐:等待、观望的意思。王业:指帝王的事业。落日下荒台:指夕阳照耀下的荒废的黄金台。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
【注释】: 大茂:地名,在山西晋南。玄都:指太一宫。閟(bì):封闭。他山:指中条山的北峰。万灵:众神。风霆:雷雨。凛(lǐn):严肃地。河海:即黄河、大海。昴(mǎo):星名。毕(bì):星名。空留影:指流星。幽未:幽州一带,古时以幽州为边陲。青:青色,此处指北方。僭祀:越礼祭祀。王制:周礼。烟霞:指云气。 【赏析】: 此诗是赠别仲常之作。仲常与作者同游北岳,并有“长怀七十户”之句
这首诗是杜甫的《龙潭》。 诗句解释如下: 1. 盘磴脱交荫,平坛得高岑。 - 盘磴,盘绕的山道; - 交荫,交错的树影; - 高岑,高耸的山峰。 2. 高岑不可攀,哀湍激幽音。 - 高岑,高耸的山峰; - 哀湍,悲哀的水流声; - 幽音,深沉的声音。 3. 穷源岂不得,爽气来骎骎。 - 穷源,寻求水源; - 岂得,难道不能; - 爽气,清新的气息; - 骎骎,形容气息越来越快。 4.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回诗句,然后把握诗歌内容、思想情感、重要字词的含义等,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默写。本诗共八句,重点字词有“常山”、“燕”等,考生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经古城”应为“历古城”,“易水开前襟”应为“易水开前襟”,“薪人过我傍”应为“樵夫过我傍”。 所以答案是: 经古城 我行常山尾,高城下吾前。 按辔览形势,依依见全燕。
《冯瀛王吟诗台》是元代诗人刘因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进退抉择的思考。 林壑少佳色,风雷有清秋。为问北山灵,吟台何久留。 时危亦常事,人生足良谋。不有拨乱功,当乘浮海舟。 飘飘扶摇子,脱屣云台游。每闻一朝革,尚作数日愁。 朝廷乃自乐,山林为谁忧?视彼昂昂驹,奈此汎汎鸥。 四维既不张,三纲遂横流。坐令蚩蚩民,谓兹圣与俦。 蚩蚩尚可恕,儒臣岂无尤。不有欧马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