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远涧随曲,崖深山渐少。
居然翠一城,四壁立如扫。
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平生万事懒,登临即轻矫。
山灵知信息,风烟久倾倒。
顾瞻困能仰,泛应习称好。
端居得萧寂,远眺碍孤峭。
乃知方寸间,别有万物表。
未须凌绝顶,胸次青已了。

游天城

径远涧随曲,崖深山渐少。

居然翠一城,四壁立如扫。

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平生万事懒,登临即轻矫。

山灵知信息,风烟久倾倒。

顾瞻困能仰,泛应习称好。

端居得萧寂,远眺碍孤峭。

乃知方寸间,别有万物表。

未须凌绝顶,胸次青已了。

译文:

沿着弯曲的小径前行,涧水随着地势的曲折流淌;
陡峭的山路让人感到山势越来越窄。
翠绿的山峰宛如一座城,四周被峻峭的山壁环绕着;
天空仿佛有意将神仙和凡人分开,云雾缭绕使得昼夜难以分明。
我常怀才不遇之感慨,登上高处时心情格外轻松自在。
山中的神灵知道我的心事,风中飘荡的是我对过往的思念。
仰望山峰令人感到疲惫无力,然而面对自然却总能保持一种和谐的心境。
长期隐居山林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远离世俗的喧嚣。
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山峦,它们显得如此险峻而又孤独。
原来在内心深处,我能感受到更广阔的宇宙与自然的奥秘。
不必急于攀登到最高峰,心中已经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天城时所作,通过描绘天城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象征。

第一句“径远涧随曲,崖深山渐少”,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天城的自然风貌。这里的“径”、“涧”和“崖”都是自然界的元素,而“曲”、“深”和“少”则表达了这些元素的变化和生长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

第二句“居然翠一城,四壁立如扫”进一步描绘了天城的宏伟与壮观。这里的“翠”字用来形容天城的绿色植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四壁立如扫”则强调了天城的高大和坚固。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视觉的冲击,更是对心灵的影响。诗人通过对天城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第三句“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则引入了诗人的思考。这里的“仙凡”象征着人间与天堂的区别,而“云生失昏晓”则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继续通过描绘天城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领悟。从“平生万事懒,登临即轻矫”到“远眺碍孤峭”,再到“乃知方寸间,别有万物表”和“未须凌绝顶,胸次青已了”,诗人逐渐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他通过游历天城的经历,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自然的奥秘,从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限制,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天城的描绘和自己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