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不改色,易水无新声。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
德辉照九仞,凤鸟才一鸣。伊谁腐鼠弃,坐见饥鸢争。
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
黄金与山平,不救兵纵横。落日下荒台,山水有馀清。

【注释】燕山不改色:指山体雄伟,颜色不变。易水无新声:指江水流动不息,发出悠扬的声音。数尺台:指高高的黄金台。万古情:指黄金台的千古情义。区区后世人:指那些只知贪图金钱而不识大义的人。贤重轻:指贤者被轻视。九仞:指高大如山。伊谁:是谁。腐鼠弃:比喻不值一提的东西。坐:等待、观望的意思。王业:指帝王的事业。落日下荒台:指夕阳照耀下的荒废的黄金台。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黄金台”为题,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联“燕山不改色,易水无新声”,以燕山和易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燕山巍峨挺拔,气势磅礴;易水波涛滚滚,奔腾不息。诗人用“不改色”和“无新声”这两个词语来形容燕山和易水,既展现了它们的历史沧桑,又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崇敬之情。

颔联“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黄金台这个历史遗迹。黄金台虽然只有几尺高,但它却承载着千古的情感。这里的“黄金台”指的是古代的一个著名建筑,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希望和梦想。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敬仰之情。

颈联“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诗人转向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他指出,尽管黄金的价值很高,但它并不能真正成为贤者的衡量标准。相反,贤者的价值远远高于黄金。这里,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贤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他呼吁人们要重视贤者的价值,不要仅仅看重金钱的利益。

尾联“德辉照九仞,凤鸟才一鸣。伊谁腐鼠弃,坐见饥鸢争。”诗人通过对凤凰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之鸟,它的出现预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这里,诗人借用凤凰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看重金钱利益、忽视贤者价值的人们。他认为,这些人就像那些被抛弃的腐鼠一样不值得同情,而那些贪婪的人则像饥饿的鹰一样争夺利益。

尾联“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诗人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他提到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孔子西游传播儒家文化的历史事件,以此说明贤者的重要性和历史使命。他鼓励人们要关注民生问题,培养贤能之人,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以“黄金台”为题,通过对黄金台的描绘和议论,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同时也寄寓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