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壁下寒泉,阳崖隐深洞。
想像张幽州,当年此弦诵。
遐情纳方寸,灏露惊宵梦。
既有真积功,岂无致时用。
不然起绝学,犹当垂后统。
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仲。
文虽数燕许,名不并姚宋。
遂令百世下,烟霞抱馀痛。
寻幽纵步贪,怀古清歌送。
缅思白鹿翁,眼中见连栋。
兹山有道气,会遇或天纵。
聊以永今朝,白云不可种。

张燕公读书堂

阴壁下寒泉,阳崖隐深洞。

想像张幽州,当年此弦诵。

遐情纳方寸,灏露惊宵梦。

既有真积功,岂无致时用。

不然起绝学,犹当垂后统。

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仲。

文虽数燕许,名不并姚宋。

遂令百世下,烟霞抱馀痛。

寻幽纵步贪,怀古清歌送。

缅思白鹿翁,眼中见连栋。

兹山有道气,会遇或天纵。

聊以永今朝,白云不可种。

注释:

阴壁下寒泉,阳崖隐深洞:在山的阴暗一面有冷泉,山的明亮一面有深洞。

想像张幽州,当年此弦诵:想象着张幽州的弦乐之声,那是当年这里读书的声音。

遐情纳方寸,灏露惊宵梦:遥想古人的情感,就像被浩瀚的露水惊醒了夜晚的美梦。

既有真积功,岂无致时用:既然有了真实努力的结果,难道没有适时使用的道理吗?

不然起绝学,犹当垂后统:如果不能兴起绝学,那仍然应该垂范后人。

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仲:唐代的开元盛世,儒臣们相互比肩。

文虽数燕许,名不并姚宋:虽然文才和燕、许相近,但名声却不及姚、宋之流。

遂令百世下,烟霞抱馀痛:这使后世的人感到遗憾和伤痛,因为他们未能赶上这个盛况。

寻幽纵步贪,怀古清歌送:寻找幽静的地方,漫步前行,唱着怀念古人的歌来送别。

缅思白鹿翁,眼中见连栋:我思念那位隐居白鹿的老人,只见他眼中显现出一座连栋的高塔。

兹山有道气,会遇或天纵:这座山有仙人的灵气,也许遇到仙人是命中注定的。

聊以永今朝,白云不可种:姑且让我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吧,白云是不能种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分为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阴壁下寒泉,阳崖隐深洞”,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接着,“想像张幽州”,又回到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遐情纳方寸,灏露惊宵梦”,进一步展开了对古代圣贤的赞美。在这里,作者将古代圣贤比作“白鹿翁”,形象地展现了圣贤的高洁品质和崇高精神。而“灏露”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之中。

“既有真积功,岂无致时用”,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在这里,作者强调了“真积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也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不然起绝学,犹当垂后统”,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兴起绝学,那么他仍然应该为后人树立榜样,传承自己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仲”,作者回顾了唐代的繁荣景象,感叹那个时代的儒家学者们相互竞争、互相学习的美好局面。这里的“济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儒家学者们的众多和热闹场面。

“文虽数燕许,名不并姚宋”,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虽然文人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他们的名声却不如姚、宋等人的名声大。这反映了他对文学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

“遂令百世下,烟霞抱馀痛”,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怀念之情。他认为,这些古人虽然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世的人们。

“寻幽纵步贪,怀古清歌送”,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寻找美景时的感受和行为。他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不忘怀念古人。这里的“寻幽”一词描绘了他对美景的向往和追求;而“怀古”一词则表达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缅思白鹿翁,眼中见连栋”,这里又回到了主题。作者再次想起了那位隐居在白鹿山上的老者,并在他的眼前看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里的“眼中”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山峰的近距离观察和感受;而“连栋”一词则形容了山峰的高峻和雄伟。

“兹山有道气,会遇或天纵”,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座山有仙人的灵气,也许遇到仙人是命中注定的。这里的“道气”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的神秘气息;而“天纵”一词则表达了一种命运的奇妙和不可预测性。

“聊以永今朝,白云不可种”,作者以轻松的语气结束了全诗。他认为,虽然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他仍然希望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错过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这里的“聊以”一词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豁达的心态;而“白云”一词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