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墨娟
诗句解释: 1. 池边杨柳碧婆娑:描述了池边的柳树,颜色碧绿,随风轻轻摇摆。 2. 渐觉轻寒透薄罗:感到微寒,可能是因为薄罗衣被,薄罗是一种轻薄的丝绸衣物。 3. 依枕梦回虫语乱:在梦中,耳边是昆虫鸣叫的声音,显得杂乱无章。 4. 卷帘风定月阴多:收起帘子后,风停了,月亮显得更加阴暗。 5. 香销炉冷更初转:香炉中的香气已经消散,炉火开始变冷。 6. 夜静秋高雁乍过:夜晚安静,秋天的天空很高
译文 一声笛声划破碧空的烟雾,报道着先生已经撤去了讲学的讲坛。 雪意诗情弥漫在黄叶飘零的大地,离愁别恨笼罩着白云苍茫的天空。 席地而坐仍留有荀令君的香氛,惭愧才疏未能像琼莲般独受恩宠。 如何能让归帆长不扬起,传经授业的绛帐自年年不息! 注释 1. 依韵和弼卿夫子留别之作:根据韵律与内容创作的作品来表达对朋友的离别之情。 2. 一声笛破碧空烟:描述笛声穿透了云雾,仿佛打破了天空的宁静。 3.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首两句 橙香阵阵逗窗纱,秋气宜人睡味嘉。 - “橙香阵阵”描绘了窗外飘来的桂花香气,与“窗纱”相映成趣,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 “秋气宜人”意味着秋天的气候适宜,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 “睡味嘉”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入睡,享受着美好的夜晚。 第三句 好梦乍惊风过竹,疏帘半卷月当花1。 - “好梦乍惊”暗示了突然的梦境被风吹动的竹子打断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萧萧寒气逗罗裳:寒气轻轻吹动着身上的罗裳。这里的“罗裳”指的是古代女性所穿的长裙,而“萧萧寒气”形容空气中的清冷感。 2. 挑尽银釭倚竹床:在银色的灯下,我靠着竹子做的躺椅沉思。这里的“挑尽银釭”意味着点起了所有的灯光,而“竹床”则是指用竹子制成的躺椅。 3. 倦绣转嫌春昼永,无眠翻恨夜更长:因为疲倦而感到厌烦,对漫长的白天感到不满;由于失眠而怨恨夜晚的漫长
诗句释义: 1. 风雨萧萧昼漏迟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阴雨连绵,天色已晚,而时钟的滴答声却依然清晰的画面。 2. 故园遥望路参差 - 诗人在远方的家园遥望时,道路显得曲折不定,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3. 离怀难遣当今日 - 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距离或时间),诗人难以排解心中的离愁别绪,只能寄托于今天。 4. 好景空教忆昔时 - 美好的景色只能让人回忆过去的时光,暗示了时光易逝
. 豆花凉雨漾帘波:描述了一种景象,即豆花在清凉的春雨中摇曳着,窗帘上的水珠也随着微风荡漾。这里的“漾”和“波”都是动词,描绘了动态的画面。 2. 珠玉3传来世不那:这里用“珠玉”比喻美好的事物,而“传”则表示这些美好的东西是如何从远处传来的。“世不那”则是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感叹,表达出对这些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不舍。 3. 弱质自怜梅比瘦:这里的“弱质”指的是女子的柔弱之体
诗句 第一句 元亭2大手绍扬雄3,问字4人环绛帐中5。 - 注释:在元亭这个地方(指一个地名或地点),有大手笔的人继承了扬雄的风范和才气,询问字义时,人们围绕在绛红色的帐篷(指一种场所)之中。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集的场景,其中“大手”指的是有才华、能力的人,“绍扬雄”则表明这些人继承了扬雄的风范与才学。“问字”通常指的是向别人请教问题,这里特指文学上的交流和学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日寄怀阿嫂二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谁家玉笛换新腔:谁家的玉笛发出了新的旋律? - “谁家”指的是哪个人家。 2. 小阁怀人意未降:在小阁楼上思念亲人的情感没有消退。 - “小阁”指的是一个小房间或楼阁。 3. 览景卷帘添别恨:看到景色后,卷起窗帘更增添了离愁别恨。 - “览景”指观赏风景。 4.
【注释】 1. 流萤:飞舞的萤火虫。 2. 沉檀:香炉中燃的香料,这里代指烧香的烟。 3. 碧篆横:指燃烧的篆香在风中飘散的样子。 4. 画谱:指书画作品的复制品。 5. 词谱:指词的创作。 6. 抛残:抛弃、丢掉的意思。 7. 清光:月光。 8. 阑干:栏杆。 【译文】 点点流萤飞过了帘旌,烧尽了沉香碧篆横空。 好句常常在愁苦中产生,幽情常常在寂静之中生成。 丢弃掉绘画的副本,去寻找诗词的原作
夏夜感怀 夏天洗过澡后,试穿轻纱罗衣。 妆台斜倚扫双蛾,欣赏明月常常卷帘,喜欢吟诗笔砚常磨。 露打台阶花影重重,风吹别院竹声阵阵。 朱楼深夜笙歌悠扬,可有闲情像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