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诗句如下: 无识无知五十三,劳佗童子遍咨参。 朝来灵隐罗斋去,添得从前满面惭。 翻译如下: 五十三岁没有知识,让童子们四处咨询参悟。早晨来到灵隐寺,告别罗斋而去,心中充满了惭愧。 注释: - 无识无知五十三:指五十三岁时还没有获得深厚的知识。 - 劳佗童子遍咨参:让童子四处咨询参悟。 - 朝来灵隐罗斋去:早晨来到灵隐寺。罗斋是灵隐寺的别称。 - 添得从前满面惭:内心感到惭愧。 赏析:
圆觉会首求颂 【注释】圆觉:佛教术语,指“圆教”,即大乘佛教中的“圆教”。 首:首领、领袖的意思。 大圆觉海胜伽蓝:大圆觉是佛教语,指“圆教”。伽蓝是佛寺的通称。 发:发起。 上乘:修行达到高级阶段的法门。 菩萨子:佛经中指菩萨。 同参:一起参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诗,主要表达了对一位佛教僧侣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大圆觉海胜伽蓝的壮丽景象,引出了该僧作为七佛之师的角色
注释:道友求颂 平常退一步行时,浑似输机国手棋。成就自家行履处,路逢巇崄亦平夷。 译文:《道友求颂》 道友请我来写诗赞美你。 平时我行走时,就像围棋高手一样。 只要自己坚持,就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即使遇到困难,也能顺利解决
【注释】 童真:天真、纯真。 卷舒:伸展、展开。 嗟(jiē):叹词,表示叹息。 焫(huǒ):用火烤。 猗(yī):赞叹的语气词。 昆冈:昆仑山的简称,神话中说它有五色火焰,是天上的火山。 百粉:比喻很多。 温温:温润的样子。 【译文】 天真出家,却死于天真。 变幻无常,坚贞不渝。 感叹那些欲望太多的人,曲意奉承他们的欲望。 在他们内心之中,生出火来自焚。 多么伟大的哲人啊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一只刚出壳的雏鸡。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第一句:“抛家失业马驹儿”,这里的“抛家”指的是抛弃自己的家,而“失业”则表示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意味着这只小鸡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家庭和环境,面临着全新的生活挑战。 第二句:“箕老无唇跳出粞”,这里的“箕老”是指簸箕,用来比喻这只小鸡刚刚出生,还没有长出牙齿。“无唇”则是指小鸡没有嘴唇,无法发出声音
注释:矮僧(即和尚):矮小的僧人。 见说(jiàn) :听说,据说。 矮人(dǐ rén):身材矮小的人。 计较(jiǎ suàn):计较,计较事多,计较得失。 丈六金襕(lán):佛教用语,指佛身所披金色袈裟。这里指袈裟的长度。 诸方(zhū fāng):各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矮僧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某些人斤斤计较、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等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慈感圭老请赞无量寿像十方取土,曰清泰城。 十方世界,取土建造,名为清泰城。 又曰极乐,与苦浊邻。 又说极乐世界,与痛苦的浊世相邻。 厌苦知乐,不毫忽间。 厌倦痛苦而追求快乐,没有一瞬间的迟疑。 一念勇往,即念而瞷。 一心向前,即使念头出现也注视。 惟忆惟念,匪疾匪迟。 只记住,不急躁,不拖延。 忆而不忘,念兹在兹。 记得不忘,一直牢记心中。 如求亡子,如丧考妣。 如同寻找失去的儿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名为《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中的“其五”指的是这首诗的第五句。全诗如下: 紫槵茸茸素丝。 自幼至老,念兹在兹。 譬夫一龛,绕以十镜。 此灯长明,一印印定。 定则离念,反而自求。 于无求中,以敏厥修。 物初有终,法无有尽。 是故此珠,横绝煨烬。 注释与赏析: 1. 紫槵茸茸素丝: - 紫槵(一种灌木,叶子可做染料): 指紫槵花或紫槵树。 - 茸茸素丝
【注释】 干塔:指天坛的祈年殿。休:不要。棱层:棱线,即台阶。当头:正中。辨:辨别。道人:和尚。老手:高超的技艺。拈出:拾起。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天坛祈年殿的。诗中说:“不要观平地棱层,只要正中辨的。”这两句是说明观察祈年殿的方法。“干塔”指的是祈年殿。“干塔顶”就是指祈年殿的顶上,也就是祈年殿的最高处。“平地棱层”,指的是祈年殿的底部,也就是阶梯的棱线部分
赤城六章,每章四句,共二十四句。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第一章:“赤城峨峨,霞摽错摩。”描述了一座巍峨的赤城,其色彩斑斓、气势恢宏。 - 注释:赤城,指的是地名或指代一种颜色。“峨峨”形容高大、雄伟。“霞摽”是形容色彩艳丽,光彩夺目。“错摩”意为交错重叠,形容山峦重叠。 - 译文:赤城高耸入云,色彩斑斓、光彩照人,与天地相接。 2. 第二章:“笃生斯人,绝超凡科。”表达了对某位杰出人物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