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柴扉恰对玉屏峰,环合千峰翠万重。晓映明霞侵薜荔,秋悬白雪点芙蓉。临池自种先生柳,巢鹤宜栽处士松。借问当年游宦者,几人曾此蹑高踪。》是邹元标的《草堂杂兴二首(其一)》,此诗通过描绘草堂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诗句“柴扉恰对玉屏峰,环合千峰翠万重”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将草堂置于群山环抱之中的景象展现无遗
这首诗的原文是: 山行闻鸡 亭午荒山闻远鸡,孤征遥向夜郎西。 分违怅望飞云久,起舞愁惊落日低。 逐客马前春寂寂,王孙天畔草萋萋。 思乡故国情无限,回首风烟路几迷。 译文 中午时分在荒山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独自行进着朝着夜郎的方向。 分开后长久地眺望远方的飞云,起身跳舞时被突然落下的太阳吓得惊慌。 追逐官途的人面前春天寂静无声,而远离故乡的王子眼前天边草色郁郁葱葱。
这首诗的译文是: 独自坐在窗前抱着膝盖吟诗,春天来时觉得主人恩情更深。 忽然悬崖上落下仙人的露水,遥听碧水的宓子琴曲。 断去葛藤时杜口不语,坐穿木榻解却心中纷扰。 青青柏树缘何非偶配,请听流莺送好音信。 注释: 1. 独向窗前抱膝吟:独自坐在窗前抱着膝盖吟诗。 2. 春来偏觉主恩深:春天来的时候,感觉主人的恩情更深。 3. 悬崖忽堕仙人露:忽然悬崖上落下仙人的露水。 4. 碧水遥闻宓子琴
诗句:坐拥柴扉久不开,村园委巷自徘徊。 译文:我长时间坐在那里,没有打开柴门,只是随意在村里的小巷中徘徊。 注释:柴扉:指简陋的篱笆门。委巷:指狭窄曲折的小街巷。 赏析: 此诗通过诗人自己的口吻,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他长时间坐在简陋的柴门前,没有打开它,只是在村里的小路上徘徊,表现出他对故乡和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 诗句:渐看细草循阶长,已见红云拂槛来。 译文
《赠刘述亭郎中》是明代诗人邹元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刘向传经事已违,归来仍掩白柴扉。” - 注释:刘向曾传播经书,但后来违背了这一使命。他归来后仍然隐藏在白柴门后。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刘向归来后的孤独与迷茫,以及他不愿面对现实、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 - 第二句:“空门似待幽人往,莲社翻令静者依。” - 注释:空门似乎在等待那些寻求宁静的人前往
诗词 昔年赴戍道出禾川, 承龙袍溪带湖贺巽东。 修吾昆仲及龙生作霖, 高雅感念今昔怅然有怀。 译文 曾经我前往边疆戍守时路过禾川, 在承龙袍溪旁与贺巽东共同饮酒庆祝。 帮助我兄弟和龙生一起耕作并祈祷丰收, 高雅感激地怀念着过去的时光。 注释 - 昔年赴戍道出禾川: 昔年,即过去的时候;赴戍,前往边塞驻守;道出禾川,指的是经过禾川地区。 - 承龙袍溪:
【诗句解读】 1. 元化曾将赤手扶,名贤高榜映寰区:这句诗表达了对元化的敬仰之情。元化曾用他的双手扶起了国家,使得名贤的光辉照耀着整个华夏大地。 2. 先朝勋业谁能并,此地宫墙半欲芜: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先朝功勋的赞美和对现状的担忧。诗人认为,那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他们的功勋是无法被后人超越的。同时,他也担心,这片曾经辉煌的地方,现在却已经荒芜不堪。 3. 檐际闲云蛛挂网,松梢明月鹤呼雏
【注释】 少原:即少陵,唐时称杜甫为杜少陵。明府:指县令。通邑士缙:全县的有名人物。会讲:聚会讲解。上有怀:心中有所思念。 二十年:二十年前。禾川:指家乡。 归:回来。此日:这一天。共谭天:一同议论。谭,通“谈”。 鹿鸣:古人宴请宾客时所唱的诗歌。 莺韵:黄鹂的鸣声。出谷篇:出自山谷之间的歌曲。 浪迹:到处漂泊。不堪:不能忍受,无法承受。追往事:回忆过去的往事。 虚名:虚而无实的名誉。愧前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青原山的所感所悟。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少年曾此问迷津,荏苒韶光及此晨。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曾在此地迷茫过,但时光荏苒,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清晨,一切都已经明朗了。 2. 大药不教顽石变,春风难遣鬓毛新。 - "大药"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或方法,可以使顽石变为黄金;"春风"则是指温暖的春风,可以使人的头发焕发生机
【注释】: 1、晚适:晚上去郊游。 2、城外:指城外的山。 3、青山列画屏:青山如屏风一样排列在城外。青山:指城外山上的青树。 4、返照:落日的余晖,即夕阳。 5、冥冥:模糊不清的样子。 6、曲圃:曲折的小园子。 7、芰(jì)沼:荷花池。 8、柴扃(jiōng):柴门。扃,闭键。 9、东皋:地名,在今安徽桐城。皋,大水塘或高地。 10、薄暮:傍晚。 11、钟声动:远处传来的钟声。 12、归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