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赏析】 《谒金门·九日》是宋代著名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重阳佳节,下片借景抒情,写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开笑口。又是茱萸重九。”词人用“开笑口”三字来描写自己的心境,表现自己心情愉悦、精神爽朗,仿佛已经忘记了烦恼之事。接着又以“又是茱萸重九”来点出时令和节令,表达作者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好水佳山长似旧”,这一句中,“好水”
诗句释义: 春天的气息正美,满眼都是万紫千红。 把百花的香气收拾起来装在瓮里。 年复一年花儿的消息。 深院里的帘栊如水,双燕呢喃在花间筑巢。 轻衫人喜气洋洋地送来了喜讯。 梅花梢头已结出新果实。 译文: 春天的气息正美,满眼都是万紫千红。 把百花的香气收拾起来装在瓮里。 年复一年花儿的消息。 深院里的帘栊如水,双燕呢喃在花间筑巢。 轻衫人喜气洋洋地送来了喜讯。 梅花梢头已结出新果实。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时,要读懂诗的大意。“春雨细”点明时令;“开尽一番桃李”,“柳暗曲阑花满地”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象,“日高人睡起”、“绿浸小池春水”“沙暖鸳鸯双戏”等句写词人看到的美好春景,表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薄幸更无书一纸”,是说词人与爱人分离,自己孤独寂寞,“画楼愁独倚”表达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示例: ①“谒金门”是词牌名
谒金门·其二 春欲去。人瘦不胜金缕。 门巷阴阴飞絮舞。断肠双燕语。 孤坐晚窗闲处。月到花心亭午。 寒色着人无意绪。竹鸣风似雨。 注释: 谒金门·其二:这是一首词牌名,“谒金门”是词调名,又名“金缕衣”、“醉花间”。《词谱》云:“唐教坊曲有《金缕衣》,本此意作近体乐府。”因词中多用“金缕衣”之典,故名。此为单调三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三平韵。 春欲去:春天将要离去。 人瘦不胜金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和形式的鉴赏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信息点:第一句“寻胜去”表明诗人的行踪是到一处胜地去寻求美景;第二句“湖色净涵疏树”,描绘了一幅湖面澄明、岸边疏树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游赏时的心境愉悦。第三、四句写听到水边传来悠扬的歌声,仿佛风铃相和,又看到远处林中修竹掩映,烟雨蒙蒙,山水相映,景色宜人。第五、六句写诗人目送遥山、远林,心驰神往,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家乡
【注释】 谒金门 其一:词牌名,又名“秋蕊珠”、“忆秦娥”等。此调以双调为主。上片三句为七言,下片两句为六言。上下片各四句。 真个:确实。 花下雨声初息:春雨过后,花儿盛开着,雨水渐渐停歇。 猛记:猛然间想起。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是东晋和南朝时京城繁华地段,有“乌衣巷口夕阳斜,玉勒朱轮车马多”的诗句。曾旧识:曾经熟悉的人。 丁宁:叮咛、嘱咐。去觅:去找。 春半:春天将尽的时候。峭寒
【注释】 谒金门·其二:词牌名,又名“忆秦娥”、“锦江春”。双调,六十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三仄韵。 汤怕老(汤:茶水):担心茶叶老了,泡不开。怕,害怕。老,指泡开时时间太长。 缓煮龙芽凤草:缓慢地煮制龙井芽和凤凰草。龙芽,即龙井茶的嫩芽。凤草,即凤凰茶的嫩茎叶。 七碗徐徐撑腹了:喝到第七碗时,感觉肚子渐渐被撑大。 卢家诗兴渺(卢家: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他的诗才已经凋零殆尽了。
诗句释义 1 秋已老:秋天已经过去,表示季节的变迁。 2. 又是败荷衰草:又到了荷花枯萎,草也凋零的季节。 3. 客子安排归棹了:指诗人决定回家休息。 4. 回头烟树渺:回头望去,只见烟雾缭绕中的树木模糊不清。 5. 檀板休教歌杳:不要弹奏音乐到深夜,因为天将亮了。 6. 金兽且教香绕:让炉中的香料燃烧,使房间弥漫香气。 7. 一醉秋堂秋夜悄:在秋天的晚上,我喝醉了,整个房间都静悄悄的。 8.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分析诗歌的情感。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答题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风韵彻。满架平铺雪。”这句的意思是:香气浓郁,像雪花一样弥漫在架子上。 “贾女何郎盟共结”,这句的意思是:那贾女与何郎的誓言也一起缔结了
【注释】 谒金门·其三 和刘制几: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写山客对樗枥的欣赏,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山客野。新把朝衔书写。应想江南樗枥下。踏歌鸡黍社。休问坤牛乾马。大率人生且且。聊唤玉人斟玉斝。莫辞沉醉也。 译文 在山林间漫步的隐士,他刚刚用朝中的官印在白纸上写下了“樗”字。 我想他一定想到了在江南那棵巨大的树底下,一群群的人们正在踏着歌声,品尝着美食。 不必去管那些什么坤牛什么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