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注释】:秋天的池塘阁楼,清晨时分,微风拂过庭院的窗帘。树叶还未被风吹落,但已开始凋零,偶尔惊动了几只乌鸦和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注释】:自己嘲笑自己的虚名和世俗情感,似乎疏远了世间的人。我只有一颗懒惰的心和懒洋洋的脚步,愿意在清闲的地方度过我的余生。 赏析: 这首诗以秋风、落叶、乌鸦
``` 谒金门·其一怀故居作 何处所。门外冷云堆浦。竹里江梅寒未吐。茅屋疏疏雨。 谁遣愁来如许。小立野塘官渡。手种凌霄今在否。柳浪迷烟渚。 注释: 1. 何处所:什么地方(何方)。 2. 门外冷云堆浦:门外的冷云堆积在湖边。 3. 竹里江梅寒未吐:竹林里的江梅花还没有开放,显得有些冷清。 4. 茅屋疏疏雨:简陋的茅屋上细雨纷纷地落下。 5. 谁遣愁来如许:是谁派来了这么多忧愁。 6.
谒金门·其二大叶庄怀张元孺作 杨柳渡。醉著青鞋归去。点点沙鸥何处所。十里菰蒲雨。 拌擞向来尘土。卧看碧山云度。寄语故时猿鹤侣。未见心先许。 注: 1. 大叶庄:地名,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 2. 杨柳渡:地名,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 3. 醉著青鞋归去:形容诗人醉酒后回家的情景。 4. 点点沙鸥何处所:形容沙洲上的沙鸥在雨中飞翔的情景。 5. 拌擞向来尘土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五十三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有前后叠句。“不怕醉”是题,“记取吟边滋味”是过片,“老去是何乡里”,下片第一、二句对答;“漠漠吴头楚尾”,“一曲荒山清照水”,写景抒情。 【译文】 不怕醉酒。记得诗边滋味。草丛绿阴花絮中,莺啼燕舞。 年老时在何处?江南江北,吴越之间。一曲《清照》清流小溪。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酒会友,下片写饮酒的意境
谒金门·带湖新月 [宋] 赵师秀 云外月。画出一痕清绝。梅已飘零桃未发。带湖烟水阔。 汀渚尚留微雪。不恨酒融歌歇。老我多情胶漠结。半醒空自说。 注释解释: 【云外月,画出一痕清绝】 “云外”:指天空,也形容距离遥远; “月”:月亮; “画”:比喻; “清绝”:清丽绝俗,这里指月亮的形态; 【梅已飘零桃未发】 “飘零”:凋落; “桃未发”:没有开花; “带湖烟水阔”:指带湖的水雾迷蒙,水天相接;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词,写一个衰翁醉眠春景之中。上片“人已醉”三句,写酒醒之后,在春日花下醒来。溪北溪南,指四处;“击鼓吹箫”,点出春意融融之景。“击鼓吹箫花落未”,是说吹箫弄笛,声动林梢,但花却依然飘落不已。“杏梅桃共李”,即《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桃杏与梅花、桃花和李花相比,说明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 “水底鱼龙惊起”一句,既承上启下,又为下片“伊吕”作铺垫。
【注释】 方斋:指书房。昌甫:即张耒,张先的字。榆火:指元宵节。新烟:新炊的烟。熟食:热饭。小墙:低矮的围墙。花槛:栏杆。锦字:用锦织成的书信。玉徽:玉制的琴徽。画得:写得好。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浪出:无故外出。 译文 我闲着没事就打发日子,愁绪缠身让人烦恼不已。元宵节的炊烟袅袅升起,家人围坐吃上热腾腾的晚饭。我家低矮的小墙下,有个花栏直通庭院。 有位贤才弹奏了一曲优美的琴声
谒金门·次韵郑婺源 行又住。水远山遥村路。把酒问春春几许。老年花似雾。 坐上风流张绪。留我我还难去。却忆章台飞柳絮。只愁萦暮雨。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蕊珠”、“金缕衣”。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或两仄韵转一叠韵。此调以首二句定格为双叠韵,有上下两结。 次韵:依原词的平仄声韵,而稍变其字,谓之“次韵”。 郑婺源:郑光祖,号婺源,宋代理学家、诗人,著有《靖康传》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春尚早 / 春入湖山渐好 / 人去人来虽未老 / 酒徒犹恨少: - “春尚早”表明春天刚开始,还未到达鼎盛时期。 - “春入湖山渐好”意味着随着春天的深入,湖边的山峦开始变得美好起来。 - “人去人来虽未老”表达了尽管人们来来往往但时间并未变老,依旧充满生机。 - “酒徒犹恨少”表示酒友(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数量还不足,让人感到遗憾。 2. 梅落桃开烟岛 /
诗句释义 1. 幽意熟:指诗人的心意已经熟悉和深刻。 2. 吟啸春风自足:在春风中吟咏啸歌,内心自然感到满足。 3. 爽气初生晴未燠:清新的气息刚刚产生,天气晴朗而不觉得闷热。 4. 相逢休问卜:不要因为相遇就询问命运(如占卜吉凶等)。 5. 画出高山盘谷:描绘出高耸的山峦和环绕的山谷。 6. 岩上飞云相逐:形容山峰之上的飞云与山势相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7. 他日江东思渭北:未来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