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以及炼字能力的考查。 “江水绿。江上数峰如簇”:江水是绿色的,江上的山峰像一群群的小鸟。江水碧绿,江岸上数点青山,宛如簇拥在一起的鸟群。“唤渡小舟来岸北。笋舆行太速”:我呼唤着划船的人来到岸边。这辆像竹笋般的轿子行驶得太快了。诗人乘轿过江,江面波平如镜,翠峦倒影其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素艳窗纱笼玉”:白色的纱帘把洁白无瑕的玉石罩在里面。“素艳”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花夜雨。渺渺绿波南浦。擘絮晴云山外吐。凝情谁共语。 十二玉梯空伫。闲却琐窗朱户。久客念归归未许。寸心愁万缕。 译文如下: 在花夜里下着细雨,远处的湖面上绿波荡漾。天公似乎要把心事告诉远山之外的游子。我正凝神沉思,不知谁会来和我共话。 十二阶的石阶空无一人站立,静坐于琐窗下的我,看着窗外红色的门户。我长久地留在他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回家的那一天。我的心头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谒金门·其五 风策策。山迥暮烟横白。淅沥穿林翻败叶。羁怀愁倦客。 问宿荒村山驿,谁识离情脉脉。雁足无书孤夜色,音尘千里隔。 注释: 1. 风策策:风吹过树的声音,如同策马而行的鼓声一样。 2. 山迥暮烟横白: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在远处的山峰上,显得格外的宁静和神秘。 3. 淅沥穿林翻败叶: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的声音,如同细针穿过树林,打在枯萎的叶子上。 4. 羁怀愁倦客:形容自己因为旅途的劳顿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谒金阕 · 其三》。 译文: 我走在沙岸上,记得旧日行走的地方。远处烟雾朦胧,笼罩着稀疏的树。小舟横在水面,无法渡过。竹林里梅花绽放,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河流和飞翔的鸥鸟和鹭鸶。我的家在清江之上,水流动着我心中的忧愁。 注释: 1. 谒金阕:这是一首词牌名,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 2. 耽冈:地名。 3. 陆尉:指陆游(字南叔)曾任县尉。 4. 蔼蔼疏烟迷远树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锦缠道”、“秋夜月”、“忆多娇”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上片四句,下片五句。 风雨急:形容春雨来得急骤。 红紫:指春花。又还狼藉:又显得零落散乱。 嫩绿团枝苔径湿:嫩绿的树叶和枝条覆盖着小路上长满苔藓的泥土,使小路上湿润。苔径,指泥土路。 帘开双燕入:帘子被风吹开,有两只燕子飞进屋里。 院静昼闲人寂:院子里寂静无人,只有白天的时候。 水沉烟直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属中调。双调六十字,平韵。上下片各三平韵一叠韵,前后结句同用孤雁格。上片第一、二句对仗;下片第三、四句对仗。此调又名“金明池”“金缕衣”等。 风和雨。又送一番春去,又:又,表示重复。 春去不知何处住:春天又去了,不知道它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 柳老空抟香絮。莺娇乍迁芳树:柳条老了,空空地抓着香絮(柳絮),黄莺鸟娇嫩娇嫩的,刚刚把芬芳的花树迁移过去。 回念故园如旧否
【诗句释义】 风雨半,春锁绿杨深院。 暮浪不翻香穗卷。轻寒闲便面。 归兴新来不浅。勾引闲愁撩乱。 一枕春酲谁与管。晓莺惊梦断。 【译文】 半空中的风和雨交织在一起,庭院深深被春天封锁。水面上的雾气没有升起来,香气四溢的稻穗已经卷曲。天气有些冷,我懒洋洋地躺在床上。 最近兴起的归乡之情越来越强烈。这股感情像闲愁一样撩拨着我。在温暖的枕头上,我无法入睡。清晨的莺鸟叫声惊醒了我的美梦。 【赏析】
诗句 - "吟望直":形容诗人在静候、期盼中,全神贯注于眼前的自然景色。 - "春在阑干咫尺":表达春天近在咫尺,随时可见的意境。 - "山插玉壶花倒立":描绘了一幅山水与花卉相映成趣的画面,山如同插入玉壶中的花朵一样,生动而美丽。 - "雪明天混碧":用“雪天”和“碧”来表现天气的寒冷与天空的碧蓝相融合的景象。 - "晓露丝丝琼滴":描述清晨露珠如珍珠般晶莹剔透,洒落下来的情景。 -
【注释】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又名“忆多娇”、“金缕衣”。 春不尽:春天还没有过去。 谁道:谁说。刘郎:古乐府《阳关》诗云:“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日风尘际,千里关山天。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数千里,各在天一涯。雌雄珠帘卷,逍遥两不疑。”后因以之喻男女欢会。刘郎即南朝宋诗人谢庄的侄儿谢脁,他曾任广陵王刘子业的骠骑参军,后来被贬为始兴王国侍郎
【注释】: 谒金门 · 其二 朱户密,镇锁一庭春日。画幕黄帘芳草碧。游蜂初未识。脆管么弦无力。青子绿阴如织。花满深宫无路入。旧游浑记得。 译文: 朱红色的大门紧闭,将庭院紧紧地封闭。画有黄色帘幕的门,门前的芳草地上开满了碧色的野花,蜜蜂还不认识这美景呢。 清脆的笛声,无力的琴音,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嫩绿色的柳树,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花儿开满了皇宫深处,却没有路可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