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夜月》、《金丝曲》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上片四句,下片六句,前后片各两仄韵转一韵。 深院寂。一点春灯衔壁。空说销愁须酒力。病多禁未得。 遥望西楼咫尺,争信今宵思忆。伴我枕头双泪湿。梧桐秋雨滴。 赏析: 此为闺怨词。上片写女子独处深闺时的情景。“深院寂”,点明环境清静;“一点春灯衔壁”,写室内灯火通明,照映墙壁上的画屏和镜框
谒金门 山衔日。泪洒西风独立。一叶扁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注释: 1.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凤衔杯”、“金缕衣”等。 2. 山衔日:比喻山像人的嘴一样把太阳衔住。 3. 泪洒西风:泪水随着西风飘落。 4. 一叶扁舟:小船。 5. 流水:流水声,此处指船桨划水的声音。 6. 转头无处觅:回头寻找也找不见自己的身影。 7. 去则:离开时。
【译文】 梅花的粉色已经褪去,点点雨声中春恨难消。半吐桃花芬芳,芳意嫩绿青葱。我站在花旁把酒低问:这寒深红损了,为何不待春风晴得稳?等待春天来临,琵琶重新收拾整理。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蕊香》、《醉花阴》、《玉楼春》。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梅粉:指花瓣。 点点雨声春恨:形容细雨如泪般洒落。 半吐:一半露出,比喻微露。 桃花芳意嫩:形容花朵娇嫩,芳香可爱
谒金门 春一点。透得酥温玉软。唇晕睡花连袖染。嫣红惊绝艳。日暮飞红扑脸。翠被夜寒波飐。梦断锦茵成堕靥。宫廊微月转。 译文: 春天的一点光,透过酥胸温暖玉般肌肤。双唇晕染着睡花颜色,衣袖上沾染了嫣红的颜色。黄昏时花瓣飘落到脸颊,翠色被子夜晚微凉,波纹摇曳生姿娇媚。梦中醒来,锦缎般的枕头已经皱褶斑驳,宫廷走廊中微光闪烁,月亮缓缓转动。 赏析: 这首《谒金门·春一点》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最后分析诗歌的结构。 本词上阕写女子在微雨后化妆,妆成杏腮红透,春色好时人却瘦;下阕写莺啼昼,酒入情怀,困起半弯蛾眉。 “柳外一莺啼昼。”点破季节为暮春(晚春),“莺啼”二字,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点出了人物的心情,是全词之眼。“约略情怀中酒”,以酒入情怀
【注释】: 谒金门 · 其二 春渐至。雪染梅梢轻细。试路新芜殊可喜。冷云闲照水。 白苎今年不寄。最好且寻幽会。不怕清寒侵紫绮。看灯同晚醉。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赴京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京城生活向往和期待的复杂心情。全词意境开阔,格调清新,情感细腻而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热爱。 上阕起句「春渐至」,即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意。「雪染梅梢轻细」描写了一幅冬雪覆盖的梅花枝头
【注释】 谒金门·其一咏木樨:词牌名。金门,指唐宋时代宫廷中设置的小门,以供内宫人员出入。此调又名“金缕曲”、“忆萝月”、“金蕉叶”等。 岩桂:桂树,常绿小乔木,有香气,秋季开花。 未卷珠帘香已至:意思是桂花的香味已经飘到了屋里。 茸金繁蕊:指桂花的花朵繁多,花蕊如金色的绒球般密集。 清妍风致:指桂花的风姿美好。 远随人:形容桂花随风飘散很远。 细细:声音细碎而悠长。 赏析:
【注释】: 春待去。帘外连天飞絮。老大心情慵纵步。草迷池上路。 春去不知何处。欲问谁能分付。但有清阴遮院宇。晚莺和暮雨。 谒金门·春待去 春天即将离去,帘外柳絮漫天飞舞。我年事已高,懒得迈步,在草丛中迷失了方向。不知春天去了哪里?想要询问谁又能知晓呢?只有庭院里的树荫遮住了院门,傍晚的黄莺叫声和傍晚的细雨交织在一起。 赏析: 此词写春天即将离去,帘外柳絮漫天飞舞
【释义】 春潮上涨,江上鲜花如雨纷纷飘落。别岸,几声橹响刚刚传来,晚风吹拂,碧树摇曳生姿。 船儿相互招呼着,相互诉说着,满载着傍晚的愁思归去。寒食节那天,烟村芳草路上,不知何处是归宿? 【译文】 鸳鸯渚,春涨一江花雨。别岸数声初过橹。晚风生碧树。 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寒食烟村芳草路。愁来无着处。 【注释】 ①谒金门:词牌名。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②鸳鸯渚:即“双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中“金门”、“登瀛”等词语是关键词,要重点把握。 【答案】 译文: 风露打湿了衣襟,石上的人儿愁绪又起。月亮升起,天像水一样澄澈。乱峰清影里,我与友人相会。 此去登上仙山须记取。今夜在山亭同饮美酒。明年春日,我们定会相聚于玉皇香案吏前。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