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有祭祀、踏青、修禊的习俗,所以也叫“上巳节”。 译文: 春日的上巳节,溪边沙嘴上我与友人相约而行。 我想洗去心中的愁绪,却不知有多少忧愁涌上心头。 燕子在呢喃,仿佛在说着情话;芦叶翻飞,好像在翩翩起舞。 修禊兰亭,谁还能像当年那样举杯畅饮?茂密的林木、修长的竹子,真是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上巳节,与朋友相约出游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谒金门 春朝 其五 初夏(壬午)》。 全诗如下: 春又夏。秾绿淡红交卸。欲买春光难作价。柳金枝上挂。花到荼蘼将罢。笼簿春蚕将化。一夜殷红风雨叱。飘零兰共麝。 注释: - 春又夏:春天和夏天交替的季节。 - 秾绿淡红交卸:浓密的绿色和淡雅的红色交织在一起。 - 欲买春光难作价:想要买到春天的美好时光,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 柳金枝上挂:柳树的枝条如同金色的柳枝一般
徐籀的《谒金门·十二月闺情春朝其十三·除夕(壬午)》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此诗以“除夕”为题,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期盼团圆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冬又尽:冬天已经过去,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 2. 梅报早春花信:梅花预告了早春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消息。 3. 二十四番风始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立春时节,风开始变得强劲有力。 4. 青阳初布令:青阳是指春天的阳光
【注释】 ①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忆秦娥》、《千秋岁》。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一中韵。 ②冬至: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太阳黄经达270°。 ③南雁北归无一字:雁是候鸟,秋天向南方飞,冬天则向北归。此处以鸿雁比喻远行不归的亲人。 ④着处:落脚之处。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一位深居幽闺中的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朴素,情真意切,意境凄清
【注释】 小春节:农历十二月。小春,指农历十二月。 枝上海棠还发:树枝上的海棠花还没有凋落。 塞雁寒云飞似接:大雁在寒冷的云层中飞翔,好像连接在一起。 楼外一林霜叶:屋外有一片被霜染红的树叶。 屋外一庭霜月:屋外有一个庭院,月光如霜一样清冷。 结:这里指结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中女子思亲怀乡之作。 上片写景。开头两句“小春节,枝上海棠还发”,交代了时令和时间,是初冬时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女文学家王清惠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天的九月,阴雨绵绵,寒风瑟瑟,仿佛在守护着一个节日。人比黄花更瘦一些,因为夜长秋意也更加浓重。不知何时才应该送衣服去,到处传来的砧声都凑在一起了。眼泪湿润了珍珠般的衣袖,静静听着檐下马儿相斗的声音。 注释: - 秋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暗雨寒风相守
注释: 谒金门 十二月闺情春朝 其八 七夕(壬午) 秋七七。共指双星今夕。 不断流萤池水碧。露花点点湿。 花底深深拜乞。小院年年独立。 空把鲛绡和泪织。支机一片石。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子翚的《谒金门·七夕》,是七夕节的应时之作,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每句都紧扣主题,层层深入。首句"秋七七",即农历七月七日,也是七夕节,用数字表示节日的来临
谒金门 十二月闺情春朝 其六 午日(壬午) 五月五。蒲绿榴红如火。 梅后梅前十日雨。夜寒花半吐。 毕竟天涯谁阻。试擿蓬筹暗数。 水畔采莲人作垛。寂寥双艾虎。 注释: 五月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蒲绿榴红如火:蒲绿、榴红都是形容花朵的颜色,如火一样鲜艳夺目。 梅后梅前十日雨:梅花盛开过后,十天前开始下雨。 夜寒花半吐:夜晚寒冷,花朵只露出一半。 毕竟天涯谁阻:究竟是谁阻止了远方的思念。
【注释】: 春雨急。占断高楼清笛。春雨如急箭,把高楼上吹奏的悠扬笛声全部覆盖。 花坠幽溪蜂不识。短垣衣渐碧。花朵在幽静的小溪中坠落,被蜂儿们误以为是泥泞而不屑一顾。 移得一双莲菂。试向小池抛掷。将莲子从水中捞出来。 却笑花时谁共摘。苔侵罗带湿。却笑这莲花时节还有谁能与我同赏呢? 【赏析】: 《谒金门 十二月闺情春朝 其十四》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闺房中的情景
春朝,壬午。 春兰,即指春天的兰花。壬午,指农历二月十五日。 春事足。吹动一溪香玉。 春天里的事情已经足够丰富了。春风中传来阵阵花香。 闹蝶狂蜂纷自逐。雨馀汀遍绿。 飞舞的蝴蝶和蜜蜂纷纷追随。雨水过后,河滩上一片翠绿。 一卷离骚谁续。恼乱愁肠千斛。 那一首被屈原作于《离骚》的诗歌,谁来继续呢?搅乱了我那万千愁肠! 莫遣樵苏和草束。山空花笑独。 不要让樵夫采柴,让野草捆扎。山中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