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重九。
暗雨寒风相守。
人比黄花花转瘦。
夜长秋似久。
何日征衣宜授,是处砧声都凑。
泪湿鲛绡珠满袖。
卧听檐马斗。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女文学家王清惠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天的九月,阴雨绵绵,寒风瑟瑟,仿佛在守护着一个节日。人比黄花更瘦一些,因为夜长秋意也更加浓重。不知何时才应该送衣服去,到处传来的砧声都凑在一起了。眼泪湿润了珍珠般的衣袖,静静听着檐下马儿相斗的声音。
注释:
- 秋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暗雨寒风相守:形容天气阴沉,雨水和寒风相伴,给人以萧瑟之感。
- 人比黄花花转瘦:这里用“黄花”比喻女子,暗示女子因思念而消瘦。
- 夜长秋似久:夜晚漫长,使得秋季的感觉更加沉重和难熬。
- 何日征衣宜授:何时可以送衣服给亲人或爱人。
- 是处砧声都凑:到处都能听到砧声,形容节日氛围浓厚,人们忙碌准备节日食物的场景。
- 泪湿鲛绡珠满袖:泪水湿透了像珍珠一样的丝绸衣物,形容悲伤至极。
- 卧听檐马斗:躺在床上听着檐下的马蹄声互相争斗,可能是指马匹在比赛或争斗。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的闺中女子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暗雨、寒风、黄花),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忧愁与消瘦。同时,通过节日的氛围(是处砧声都凑),展现了传统节日中人们的热闹与忙碌。结尾处的“泪湿鲛绡珠满袖”和“卧听檐马斗”,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透露出无尽的哀怨和无奈。整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情和哲理,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