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伏。乍雨晚凉新浴。
竹几牙编声簌簌。细君归遗肉。
似水流光相促。似火流萤相扑。
小帐烟轻人似玉。风鸣帘外竹。
谒金门 十二月闺情春朝 其七 伏日(壬午)
六月伏。乍雨晚凉新浴。竹几牙编声簌簌。细君归遗肉。
似水流光相促。似火流萤相扑。小帐烟轻人似玉。风鸣帘外竹。
注释:
- 伏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农历的六月下旬到七月的上旬。
- 乍雨:突然下雨。
- 竹几: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小桌子。
- 牙编:竹席。
- 簌簌:形容声音细小而连续。
- 细君:古代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 似水流光相促:形容时间流逝得很快,好像流水一样。
- 似火流萤相扑:形容夜晚萤火虫飞舞的景象如同火焰一般热烈。
- 小帐烟轻人似玉:形容夜晚微风轻拂,帐篷轻轻摇曳,女子如玉般美丽动人。
- 风鸣帘外竹:风吹动窗帘外面竹叶的声音如同风铃般悦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十二月闺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闺房中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氛围。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女子洗浴后的情景。“六月伏,乍雨晚凉新浴”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傍晚,女子刚洗完澡,天气突然变凉,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竹几牙编声簌簌”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席发出的细微响声,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温馨的氛围。“细君归遗肉”则表达了女子对远行归来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则描绘了女子的美貌和周围环境的美好。“似水流光相促,似火流萤相扑”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自然景观,既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小帐烟轻人似玉”则赞美了女子的美丽如同美玉一般珍贵。“风鸣帘外竹”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小天地中。
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静谧、美好而充满诗意的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这个特殊时刻的珍惜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