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注释】 谒金门:又名“忆秦娥”。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上片两仄韵,下片两平韵。 花窣地:花落在地上。 红玉枕山云腻:红润的枕头像山中云雾般细腻。 蜡盘空转泪:蜡烛燃烧着,眼泪却一滴也没有流出来。 妾似杨花飘坠:比喻妻子的容貌如随风飘荡的杨花一样轻贱。 郎是一江春水:比喻丈夫的情意如江水一样绵绵不断。 东风无好计:春风没有好办法来吹散愁思。 【赏析】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声怨”、“秋夜月”“秋夜银河”。双调,六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五平韵。 骤:忽然。 凉云如水皱:形容天上的云像水面上皱起的波纹一样。 闲阶风满袖:指秋风在衣袖间吹拂。 斜照荒江残岫:夕阳斜照,荒废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苍老、衰败。 底事干卿凝伫久:为何如此长久地站在那里凝望。 新蝉嘶过柳:新飞的知了叫声穿过柳树。 赏析: 《谒金门·春去》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解析】 这是两首词,是作者在流寓江陵时所作。词中以梦为线索,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思乡怀归的感情。 “帘不卷”三句,写自己身处异乡,心悬故里。帘外乌声千转,暗示着自己身在异乡,心悬故里,无法入眠。心事至今犹电幻,说明自己的内心世界复杂纷乱。梦多愁更乱,梦醒时分,更加思念亲人。 “旧约”两句,回忆往昔与妻子的海誓山盟,表达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之情。旧日山盟虽轻,可海之浅却难测;新恨水远天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首先看第一句“帘影悄。蓦地数声啼鸟”,帘子在悄悄地移动,忽然听见几声鸟啼。帘子轻轻地动,鸟儿突然鸣叫起来。帘子微微的晃动,鸟儿也发出清脆的叫声。帘子的轻轻晃动,鸟儿也突然鸣叫起来
谒金门 春雨足。阑外半池新绿。风聚落红一簇。水摇楼影蹙。 江上征帆去速。鸂鶒飞来自浴。独下晶帘翻象局。昼长香篆促。 译文: 春天的雨水充足,庭院外的池塘被雨水打湿,呈现出一片新绿色。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像是红色的小鸟聚集在一起。水面上,波纹荡漾,楼的影子也显得扭曲了。 江面上的船只正在快速行驶,鸂鶒在江中飞翔着,似乎在洗澡一般。我独自下了水晶帘子,玩起了围棋。白天越来越长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此调以柳永、张先所作为正体,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或四仄韵。 人未起,桐影暗移窗纸。 隔夜酒香添睡美。鹊声春梦里。 妆罢小屏独倚。风定柳花到地。欲拾断红怜素指。卷帘呼燕子。 【赏析】 “人未起,桐影暗移窗纸。”首句点明时间,天还没亮,人们还未起床,窗外只有梧桐的影子在移动,透过窗户纸的缝隙,映照进来的是朦胧的光芒,给人一种静谧、幽远的感觉。 “隔夜酒香添睡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 注释:站在装饰有画的栏杆上,雨后清洗了秋天的浓郁和人们稀少的景象,远处水面映出的残阳如同细长的光芒在慢慢地移动,湖中小山点缀着三四个。 - 赏析:诗人在雨后的湖边凭栏远望,用“雨洗秋浓”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而“人淡”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
【注释】 金阙:指帝王的宫阙。玉楼:指王孙贵族的高楼。带眼:即“点眼”,古代点画眼睛为童子之意。 【赏析】 词的上片写暮景落日,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痛苦的深沉感慨。下片写自己对国事无能为力的心情。 “看落日”两句,从眼前落日写起,落日映照着远处的山峦,景色十分壮美。“言不得”句,用《楚辞·九歌·少司命》的“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表明自己有言难尽之意。 “倚栏空叹息”两句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蕊香”、“锦江花”“凤箫声”“忆秦娥”等。此词为长调,前后片各四句,五平韵。 休认错。蜃气空蒙楼阁。十九耕耘无一穫。有情仍纸薄。 无力絮花漂泊。管甚坠茵黏幕。偶傍秋千红锦索。也须防燕觉。 【译文】 不要再认错了,那缥缈的海市蜃楼,就像楼阁一般;你辛勤耕作却一无所获,依然像一张薄薄的纸片;我无力飘零,像那漂泊无依的柳絮,不管那地毯和帷幕怎样诱人;偶然靠近高挂的秋千
谒金门 诗句: - 金粉地:指装饰华丽的地方。 - 暖日好风罗绮:温暖的日子和和煦的风,周围都是五彩缤纷的丝绸衣物。 - 装出城中高尺髻:打扮得像城里的高富人家的女子,头发梳成了很高的发髻。 - 路厖惊远避:路上的人看到如此华丽的装扮而感到惊讶,纷纷回避。 - 草妒游裙摇翠:草丛中似乎也妒忌这美丽的裙子摇曳生姿。 - 烛替愁人垂泪:蜡烛仿佛在替忧愁的人流泪,形容女子因心事重重而悲伤到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