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
【注释】 1.舟中苦热:指在船上炎热得难以忍受。 2.何太热:多么热啊? 3.岸上莽尘沙:岸上弥漫着尘土,一片荒芜的景象。 4.闪闪浪频过:阵阵波浪不断地从眼前掠过,犹如星星点点。 5.昏昏日又斜: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6.年衰愁作客:年纪老了,忧愁得像是个外地来客。 7.秋近苦思家:秋天即将来临,心里十分思念家乡。 8.蝗旱三千里,江淮儿女嗟(jiē):长江、淮河流域遭受大旱灾
此老相逢日,中原正用兵。 黄尘空北望,白首更南征。 今古悲秋意,江湖惜别情。 几时群盗灭,匹马会神京。 注释与赏析: - 此老相逢日:指作者与老朋友重逢的日子。 - 中原正用兵:中原地区正在使用武力解决战争或冲突。 - 黄尘空北望:形容北方战场尘土飞扬,英雄只能向北远望。 - 白首更南征:年纪已大的人再次向南征讨。 - 今古悲秋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秋天的哀愁和感伤。 -
吴江春望 客人在东南分别后,站在高楼上正思念家乡。 青春时节江边的草,湖边日落时沙岸上的浪花。 飞去的鸟没有尽头,回航的帆有无数个弯。 音徽声乐不可问,惆怅的心情如结瑶华。 注释: ①吴江: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吴县一带。 ②东南别:指离别在东南方向的友人。 ③凭高:登上高处,指登高望远。 ④忆家:怀念家乡。 ⑤湖日:指夕阳。 ⑥去鸟无边尽:形容鸟儿飞得非常快,好像没有尽头。 ⑦几处斜:有几处倾斜了。
【解析】 本诗为五言律诗。首句“朝日临高台”,写诗人登临高台,面对旭日的美景。“朝日”即早晨的太阳。“临高台”即登上高台。此句以景起兴,引出下文。第二句“眷彼芳树闲”,写诗人眺望远方,看到那树木在悠闲地生长。芳树,指茂美之木。“闲”字写出了树的生机勃勃。第三、四句“上有共栖鸟,和鸣何关关。”写树上鸟儿互相鸣叫声多么悦耳动听。“关关”是形容鸟儿鸣叫的声音,这里比喻鸟儿的欢声笑语。这两句与上文相呼应
平寇上史君王潜斋 治平改元,有盗于建。 平寇:平定叛乱的人或事。上史:记录或报告历史的人。君王:指皇帝。潜斋:隐居的书房。 译文:治平年改元,有人在建州闹事。 注释:这里的"建州"是泛指一个地区,具体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平寇是指平定叛乱,即平息叛乱。上史是指记录或报告历史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潜斋是指隐居的书房,可能是一个隐士的住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皇帝在平定叛乱时的场景
【注释】 1. 平寇:平定叛乱。上:指帝王。史君、潜斋:史君即史弥远,当时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潜斋即史弥远的号。 2. 谓予不信:我不相信。往有覆车:以前曾有过失败的先例。 3. 君子:史弥远自谦之称。颂侯绩:赞扬他的功勋。侯,指史弥远。 4. 谁其采诗?顾备简策:是谁采集这些诗歌,又准备记录在简策上?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史弥远的诗。诗人以史弥远为反面人物,用历史教训来警醒他
沁园春·为董叔宏赋溪庄 【注释】 ①平章:评定。 ②骊塘:地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南。 ③石屏:即米芾(bi),北宋书法家、画家。 【赏析】 本词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友人的溪庄,风景秀丽,作者很自然地以“平章”来概括其胜。但友人的兴致很高,他每带客人到溪边去,流连忘返,泛舟饮酒,想归来时松菊满庭,未许管领;想和鸥鹭同盟。作者称赞这样的溪庄,只合盛之白玉堂。还须把扁舟借我散发沧浪。
古懊恼歌六首 五两转须臾,相望奈何许。寄语黄帽郎,船头慢摇橹 君子如白日,愿得垂末光。妾身如萤火,安能久照郎。 郎去无见期,妾死那瞑目。郎归认妾坟,应有相思木。 船在下江口,逆风不得上。结束作男儿,与郎牵百丈。 朝亦出门啼,暮亦出门啼。蛛网挂风里,遥思无定时。 懊恼复懊恼,懊恼无奈何。请郎且少住,听妾懊恼歌 1. 五两转须臾,相望奈何许。 - 诗句释义
【注释】 觚棱:指皇宫的楼阁,觚棱即“觚牙”,形容建筑高耸。秋渐满:秋天来临,天空显得高远。蓬莱双阙:指京城长安(今西安)。蓬莱:古代传说中海上三仙山之一,这里泛指京城。正钱塘江上:在杭州的江边。潮头如雪:大潮涌来,浪涛像白雪一样白。把酒送君天上去:用美酒为朋友送行。琼琚玉佩:指王公贵族之冠饰。鹓鸿列:指官员行列整齐如鸾凤。丈夫儿:男子汉。富贵等浮云:富贵如同天上的浮云,随时可以飘动消逝。看名节
平寇诗(节选) 平寇上史君王潜斋 发数步内,应弦而踣。 或戈其喉,或殳其胫。 若乌获力,笞乳臭婴。 党类周章,途殚命窄。 鱼惊鸟散,影不返迹。 淮旅拗怒,虿芥髬髵。 搜林刮莽,远讨穷追。 淮旅拗怒,火烈具举。 沸泽焦崖,窟穴无所。 自相蹈藉,十杀八九。 丧魄亡精,食不知口。 原膏野赤,谷臭川腥。 磷火不焰,殇鬼残形。 乃求元凶,已缢岩阻。 执彼馀魁,入而振旅。 其魁伊何,缁服髡首。 一群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