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何太热,岸上莽尘沙。
闪闪浪频过,昏昏日又斜。
年衰愁作客,秋近苦思家。
蝗旱三千里,江淮儿女嗟。

【注释】

1.舟中苦热:指在船上炎热得难以忍受。

2.何太热:多么热啊?

3.岸上莽尘沙:岸上弥漫着尘土,一片荒芜的景象。

4.闪闪浪频过:阵阵波浪不断地从眼前掠过,犹如星星点点。

5.昏昏日又斜: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6.年衰愁作客:年纪老了,忧愁得像是个外地来客。

7.秋近苦思家:秋天即将来临,心里十分思念家乡。

8.蝗旱三千里,江淮儿女嗟(jiē):长江、淮河流域遭受大旱灾,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

【赏析】

这首五律诗写诗人乘船途中所感之苦,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一、二句写旅途中的感受。开头用“苦”字点题,接着以“何太热”一句,反问自问,说明船行之快,使人难以忍受。接下去写岸上的情形:“岸上莽尘沙”。这句是说岸边上草木不生,一片荒凉的景象,与前面船行的“苦热”形成鲜明对比。

三、四句写舟行之快。“闪闪浪频过”,是说阵阵波浪不断地从眼前掠过,犹如星星点点;“昏昏日又斜”,是说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这两句把水行舟中所见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五、六句写舟行之久。“年衰愁作客”,说自己年纪已老,漂泊不定,愁绪满怀;“秋近苦思家”,说时值秋季,想到家乡更加令人愁思。这两句进一步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七、八句写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蝗旱三千里”,是说长江、淮河流域遭大旱,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地区;“江淮儿女嗟”,是说江淮一带的百姓流离失所,到处为患。这是对当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的揭露。

全诗以“苦热”起笔,先声夺人,然后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层层深入。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