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
【译文】 海云伫立,深树荫下远望。寥廓的天穹,依稀地显现着往昔的景致,船桨和风帆送人归程。飙风黯暗未息,谁又怜惜?南归的人倦极思归。凭栏处,春去到秋,多少团扇照离别。无端地问消息。念柳巷凄迷,江水呜咽。 回肠今日再从何处说起?怅几回望断,几番音杳,空教迢递数故迹,恁(你)人远天隔。寻觅。恨千叠。渐乱叶堆黄,芳草凋碧。登临又自惊寒色。记玉勒当门,秋雨连陌。而今何处,纵万里,梦咫尺。 【注释】
【解析】 此词写于作者在登墙子河外市楼时。上片写登高所见的江南秋景,下片写登高所感的闲适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恬静,风格婉约蕴藉。 “好女儿”三句:意思是说:曲巷相连,连成一片,悠闲地步行,竟忘记了车马的往来。“念江南”两句:意谓想到江南,心便随着秋天的波涛远去。“恁”字承上启下,是代词,指你。“轻泥似茧”,是说脚下的泥土软而黏。“断风成阵”,是说阵阵的风吹得雨丝如断线一般飘洒下来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才是惊秋,便惹悲愁。念当时、顾我殷勤思。愿朱帘密护,碧阑深锁,红袖长留。" - 惊秋:秋天的到来令人感到惊讶。 - 悲愁:因秋天的来临而感到悲伤。 - 念:思念。 - 顾我:回头看我。 - 殷勤:深情厚意。 - 朱帘:红色帘幕。 - 碧栏:绿色的栏杆。 - 红袖:红色袖子,这里指代女子。 2. "此月未圆先缺,几回恨、此生休。算歌离、泣别都经过,剩千秋墓碣,一抔黄土
【注释】 1. 好女儿·登墙子河外市楼: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登高远望的词,全词以女子登高远望为题。 2. 旋风:指旋风般的风。 3. 细字重重:形容字写得细致入微。 4. 宫商:古代音乐术语,泛指音乐的五声音阶。 5. 红牙:象牙制的乐器,如琵琶、笙等。 6. 紫芝:灵芝,古人认为灵芝可以延年益寿。 7. 玉笛:一种用玉石制成的乐器。 8. 回文织锦:用织锦技术制作的回文图案
【注释】 ①登:登楼远望。 ②当涂:指当涂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市井:街巷。 ③丛残:残花败叶。 ④空郊:荒僻的郊外。阑干:栏杆,泛指建筑或自然景物的轮廓。 【赏析】 此词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上片写登高所见,下片写登高所感。全词以景语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独倚高寒,去住无端。”首句点明自己独自登上高楼,高寒孤寂,不知是去是留。“去”字与“无端”相照应,表明自己既无目的也无计划地登上高楼
【注释】 草树天黏:指春天的草木,沾着露水。黏,附着。 乌鸟云潜:指乌鸟在天上飞翔,云彩在天空飘动。 正南望、欲认春时路:正面向南方看,想辨认出春天的道路。 奈愁心怎说?:怎么表达我的忧愁呢?奈,怎么;愁,忧愁的意思;怎说,怎样表达,如何表达。 恨眉长结:恨,因愁苦而眉头紧锁;眉长,形容愁思深重。 华发频添:花白的头发不断增多。 梦断江头何处:梦断,指梦中醒来。江头,指江南的水边。何处,什么地方
【注释】 好女儿:指美女。墙子河外市楼:在今北京城东南,是当时京城中著名的酒楼。 十九年华:指女子的芳龄已满十九岁。旧苑: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想灯回、幕回逢迎处:想象那些灯火通明、帘幕招展的地方。灯回:指灯光摇曳。 冰眸剪水:形容美女的眼睛明亮清彻如冰玉般清澈,像能剪破水流一样。采眉停月:指美女的眉毛像新月初上时那样美丽。 玉靥凝霞:指美女的脸庞如美玉般润泽
【注释】 见道:明白地。月明:月光照耀明亮。何处有:何处可以找到。地北天南:指天涯海角,比喻距离遥远。团𫏐又:团团如盘的样子。料得:料想。倚阑惆怅:凭倚栏杆而感到惆怅。微风轻露:微风拂面,露水沾衣。消受:承受。篱畔黄花:篱笆旁边的黄色菊花。醉到醒时:喝醉了到醒来的时候。醒是愁时候:醒酒后,愁绪又来了。双鸾袖:指一对鸳鸯绣花的衣袖。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抒发离情别绪。上片写明月照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风鬟雾鬓堕金钿,幽意发冰弦。 - 诗句解读:头发被风吹拂成云状(风鬟),眉毛如雾笼罩着(雾鬓),佩戴着金色饰品(堕金钿)。她心中蕴藏着一种幽深的情意,这情感如同在琴弦上跳动(发冰弦)。 - 关键词注释: - 风鬟:形容头发随风飘扬的样子。 - 雾鬓:指女子的头发浓密、柔顺如雾。 - 堕金钿:坠饰或装饰品,这里可能是指头饰。 - 幽意:指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想法。
【注释】 疏疏:稀疏;笙簧:指笙的管乐器,用竹管制成,内装土硝等物以发声。 历乱:纷错交错。幽肠:指内心。 尖尖独耸寒冈:形容山势陡峭、孤峰突出。 梳风幕翠夜深凉:指夜色中的山林景色。梳风: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鳞条爪叶云涛起,凭看蛟舞龙翔:形容山林中水波荡漾的景象。鳞条,鱼鳞状的树枝。爪叶,像爪子一样的叶片。云涛,形容波浪翻腾的样子。凭看,形容可以看得见。蛟舞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