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立,深树阴阴望极。寥天外,依约旧时,打桨吹帆送归急。飙风黯未歇。谁惜?南回倦翮。凭阑处,春去到秋,多少团圞照离别。无端问消息。念柳巷凄迷,江水呜咽。
回肠今更何从说?怅几回望断,几番音杳,空教迢递数故迹,恁人远天隔。寻觅。恨千叠。渐乱叶堆黄,芳草凋碧。登临又自惊寒色。记玉勒当门,秋雨连陌。而今何处,纵万里,梦咫尺。
【译文】
海云伫立,深树荫下远望。寥廓的天穹,依稀地显现着往昔的景致,船桨和风帆送人归程。飙风黯暗未息,谁又怜惜?南归的人倦极思归。凭栏处,春去到秋,多少团扇照离别。无端地问消息。念柳巷凄迷,江水呜咽。
回肠今日再从何处说起?怅几回望断,几番音杳,空教迢递数故迹,恁(你)人远天隔。寻觅。恨千叠。渐乱叶堆黄,芳草凋碧。登临又自惊寒色。记玉勒当门,秋雨连陌。而今何处,纵万里,梦咫尺。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又名“兰陵美”。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海云:指海面上飘浮的云彩。
深树阴阴:浓密的树荫。
打桨吹帆:打桨摇船,扬帆启航。
飙风:疾风。
依约:隐约、模糊不清的样子。
旧时:从前。
团圞(tún):团聚、聚集。
无端:无缘无故。
凄迷:凄凉迷茫,这里指思念的迷茫。
江水呜咽:江河在呜咽声中流淌。
凭阑处:倚靠在栏杆之处。
团扇:用整块竹木雕刻成的扇子。比喻形单影只的人或物。
玉勒当门:古代贵家子弟的车驾前有装饰精美的马络头,称为“玉勒”。这里泛指富贵人家。
秋雨连陌:秋天的雨滋润着田间小路。
咫尺:很近的距离。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作。词写一位游宦在外者在深秋季节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意境高远,构思新颖,笔力雄浑。
上片起三句是说,站在海边的高楼上,眺望天际,只见海天一色,一片茫茫。远处的天际,依稀可辨的旧日景象,仿佛是当年打桨扬帆送人归航的情景。这几句描写了词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远眺海天,眼前一片空旷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孤独、寂寞、茫然之感。
过片三句写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回肠”一词,既形容自己的愁肠已如琴弓一般缠绕成结,又表现了自己内心感情的强烈。而这种感情的强烈,又是如何呢?词人以“怅几回望断,几番音杳”来回答。这里的“怅”,是惆怅、悲伤的意思。词人之所以如此悲伤、痛苦,是因为他不知道亲人的消息。“音杳”(杳:消失、断绝),即音讯杳无,无法得知亲人的消息。“空教”两句紧承“音杳”,说明自己虽然四处寻访,但仍然无法得知亲人的消息,只能徒然地叹息、悔恨。
下片主要描写词人的登楼之所见。“渐乱叶堆黄,芳草凋碧”,写眼前的景色,由远及近:先是一片黄色的落叶,然后是一片绿色的草地,最后才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黄色的落叶和绿色的草地。这些景物的变化,正是词人心情的变化。“登临又自惊寒色”,是说登高之后又感到一阵寒冷。这里的“又自”二字,既写出了词人登临之后的心情变化,更写出了词人登楼之后所看到的景色变化。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如开头三句,先写景,然后点明主题——远望;过片后三句写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则宕开一笔,由登楼看到眼前的景色,从而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凄凉之情。这种写法,不仅使词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充分、细腻,而且使词的结构更加严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