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独坐翠微中,遥遥闻暮钟。 译文:独自坐在翠绿的山中,远远地听到傍晚的钟声。 注释:翠微:青翠的山色。 赏析:首句写诗人独自坐在山中,远听山下寺院传来的钟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静。 此时洞口月,正照溪边松。 译文:这时从洞门望出去月亮正在照耀着溪边的松树。 注释:洞口:山中的石洞是进出山中的唯一通道。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通过月光和松树的描写
【注释】 北山:指庐山。 绝顶:山峰的顶端。 秋山闲引望,但觉与云齐:秋天登临山顶,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连绵,自己和群山混然一体。 及到高峰上,方知众壑低:登上了山顶,才知道山下山谷之深峻。“及”、“方”二字,一逗到底,表现了作者由高见深、由近观远的变化过程。 下笙鹤:笙,古代乐器;鹤,仙禽。比喻松林中清幽的环境。 下句是说:松林中的鸟儿鸣叫,好像在空中飘荡的笙声。 云里听天鸡:在云雾缭绕之中
【注释】 ①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北方的天然屏障。②瀚海:指沙漠。③封侯:古代以功授爵位为“封”,受封者称为“侯”。④炎陬:即南疆,指南方。 【赏析】 《赠汪伯耳》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借赞汪伯耳之勇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寄意深远。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壮阔,富有哲理性。 首联两句,诗人以“跃马”和“奋长剑”开篇,描绘了一幅英姿勃发的将军形象。“跃马”二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写了他在上巳日去东山与友人聚会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竹里啭黄鹂,花间卧鹿麋。”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竹林里传来黄鹂的叫声,花丛中躺着鹿和麋。黄鹂在竹枝间婉转地歌唱,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而鹿和麋在花丛中悠然自得,仿佛在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这里的“啭”和“卧”都是动词,分别表示鸟叫声和动物的动作。 第2句:“过桥携鹤去,坐石看云移。”
【赏析】 此诗为写景之作。诗人抓住一个“新”字,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雨过天晴之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明快而又清新。 前两句写雨后景象。“门前凉雨过”,是说屋前凉亭下刚刚过去的一场雨,给人以清凉之感。“洗出数峰新”,是说雨水把山峰冲洗过后显得更加清秀、挺拔、新鲜了,这是实写。后两句写散步溪桥上所见。“松风来袭人”,是说松林中吹出的清风迎面而来
【注释】 紫竹洞:即紫竹林。灵岩寺,在浙江绍兴市西北二十里。跨石桥:横跨石上的桥。洛伽胜:指佛教圣地洛阳龙门石窟。水月标:水中的月亮,泛指清澄的水。梵宇:寺庙。磬声飘:磬(qìng)声在风中飘扬。 【赏析】 此诗为游灵岩寺而作。作者以“紫竹洞”为题,写灵岩寺中的紫竹林。诗人首先点明灵岩寺的位置和环境:寺在山间,有石桥跨涧而过;虽无竹子,却有萧萧之响。接着,诗人写到紫竹林的美景:竹子虽然不多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古庙沧江上” - 描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位于沧江之上。"沧"通常指宽阔、深远,在这里可能形容江水的广阔或深沉,"沧江"即苍茫的江流。 2. “平沙一径穿” - 指出一条平坦的沙滩,一条路径穿过这条沙滩。"平沙"指的是沙子平坦无阻,而"一径"表示这是唯一的小道。 3. “幢幡会真馆” - 提到有旗帜飘扬的场所是供奉神灵的地方,这里用"幢幡"来形象地描述装饰性的旗帜和幡幔
诗句释义与赏析 去国八千里,离家十六年 注释: - “去国八千里”:指作者离开自己的故土已经很远。 - “离家十六年”:暗示了长时间的离别和思乡之情。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离开故土的深远距离,以及长时间远离家乡所带来的思乡之情。这种表达常见于古代文学,用以抒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身馀片舌在,诗有万人传 注释: - “身馀片舌在”:意指虽然身在他乡,但仍保留着故乡的言语和记忆。 -
茅堂占西岭,门对乱峰开。 时有岩花落,香从樵路来。 译文: 茅草搭建的小屋坐落在西面的小山冈上,门前对着杂乱的山峰敞开着。时不时会有岩石上的花朵落下,香气会随着砍柴人的道路而来。 松树的浓荫适合放置书卷,山中明月常常伴随酒杯。 十年的风尘仆役生活,让疲惫的心暂时得以休息。 注释: 茅堂:用草和木搭建的小屋,这里借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西岭:西边的山坡。 岩花:山中的野花。 樵路:砍柴人的小路。
诗句释义: 1. 东风吹暮雨 - 描述东风在傍晚时分吹起连绵不断的雨。 2. 萧飒动江城 - 形容风和雨的声音以及环境,使得整个城市都感到凄凉和不安。 3. 一夜池流急 - 描述了夜间水位的快速变化,可能由于暴风雨导致。 4. 满庭春草生 - 春天的草地生长旺盛,暗示时间已经过了春季。 5. 乱丝摇竹影 - 风吹动竹林中的叶子,形成一种混乱的景象。 6. 飞瀑带书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