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奋长剑,跃马向边州。
射猎阴山下,追胡瀚海头。
自言负远略,唾手取封侯。
宁知时不遇,流落向炎陬。
【注释】
①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北方的天然屏障。②瀚海:指沙漠。③封侯:古代以功授爵位为“封”,受封者称为“侯”。④炎陬:即南疆,指南方。
【赏析】
《赠汪伯耳》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借赞汪伯耳之勇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寄意深远。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壮阔,富有哲理性。
首联两句,诗人以“跃马”和“奋长剑”开篇,描绘了一幅英姿勃发的将军形象。“跃马”二字,既写出了将军矫健的体魄,又表现了他驰骋疆场、勇猛果敢的性格。“向边州”三字,则点明了这首诗的题材——边塞。这一联是说:年轻的将军骑着战马,奔赴边疆,与敌人展开激战。
颔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将军英勇善战的形象。“射猎阴山”四字,不仅写出了将军善于骑马射箭,更写出了他的武艺高强。而“追胡瀚海”一句,则更是将他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将军骑上战马,向着北方的阴山和沙漠进发;他追赶着敌人的骑兵,一直追到沙漠的边缘。这里的“追胡瀚海”并不是真的要追打敌人,而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将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颈联两句,诗人以“自言”、“唾手”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将军才能的高度评价和对他未来的祝愿。“自言”一词,既是对上文“跃马”和“奋长剑”的回应,也是对将军自信、豪迈性格的赞美。而“唾手取封侯”一句,则是对将军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封侯”并非真的要封赏给将军,而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将军的功勋卓著,将来必定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封赏。
尾联两句,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宁知时不遇”一句,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而“流落向炎陬”一句,则更是将这种悲愤之情推向了高潮。这里的“炎陬”指的是南方,诗人用它来暗指自己的故乡或家乡所在的地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难道就没有人了解我内心的痛苦吗?我如今只能漂泊无依地生活在南方。
整首诗以赞颂将军的英勇善战为主题,通过对其外貌、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描绘以及对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塑造了一个英武、自信、豪迈而又有抱负的英雄形象。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