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闲引望,但觉与云齐。
及到高峰上,方知众壑低。
松间下笙鹤,云里听天鸡。
因忆从前路,烟霞几处迷。
【注释】
北山:指庐山。
绝顶:山峰的顶端。
秋山闲引望,但觉与云齐:秋天登临山顶,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连绵,自己和群山混然一体。
及到高峰上,方知众壑低:登上了山顶,才知道山下山谷之深峻。“及”、“方”二字,一逗到底,表现了作者由高见深、由近观远的变化过程。
下笙鹤:笙,古代乐器;鹤,仙禽。比喻松林中清幽的环境。
下句是说:松林中的鸟儿鸣叫,好像在空中飘荡的笙声。
云里听天鸡:在云雾缭绕之中,听到天上传来鸡啼之声。
因忆从前路,烟霞几处迷:回想当年走过的路径,有的地方被云雾笼罩,使人辨不清方向。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诗人登山时,先写登高所见,后写攀登过程中的感受,最后抒发对往昔游踪的追忆。全诗语言朴素而生动,意境优美。
首句“秋山闲引望”,点明季节,说明是在秋季,并且是闲来无事而登高山。一个“引”字写出了悠然自得的心情。次句“但觉与云齐”,从侧面写景,写出了诗人登山时所见的景色:群山连绵,苍翠欲滴,仿佛与天空连成一体。一个“但”字,又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轻松愉快心情,也暗示了他胸襟旷达、意气豪迈的性格特征。三、四句“及到高峰上,方知众壑低”,写诗人登至高处,这才感到山脚下群山起伏的形势。一个“方”字表明,只有到了山顶,才能体会到山势的高峻,才懂得“众壑低”的意思。五、六句“松间下笙鹤,云里听天鸡”,写诗人置身松林之中,听到远处传来笙鹤悠扬的乐曲和天鸡报晓的声音,这既表现了山中的静谧幽美,更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闲雅。
最后两句“因忆从前路,烟霞几处迷”,写诗人回忆起以前游览山水时的情形,当时所走的山路被云雾缭绕,看不清楚,所以诗人感叹:“烟霞几处迷”。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游历的留恋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