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与主题理解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对诗歌的词、句、篇进行综合把握,即要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分析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首诗前两句写旅人的思乡之苦;后两句写旅途艰辛;最后两句写秋寒未授衣的凄冷
客子 严霜薄高树,客子寒无衣。 落日秋江上,孤吟倚棹归。 溪寒水舂寂,林暝炊烟微。 已自山田薄,今年岁事非。 译文: 严霜覆盖着高大的树木,我作为游子寒冷得没有衣服可穿。 夕阳西下,我在秋天的江上独自吟唱,靠着船桨缓缓归去。 溪水寒冷,发出舂米的声响,山林中夜色朦胧,炊烟袅袅上升。 已经很久没有在山上耕作了,今年的庄稼收成不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严冬时节独自在江边吟唱的情景
【注】徐庶:三国时著名谋臣,字元直,颍川阳翟人。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之后请他出仕未果,后归隐于荆州隆中,为诸葛亮出谋划策,成为蜀汉的开国功臣。王阳:东汉末年名士,以清正廉明著称。 秋风吹木叶,天外白云飞。 秋风萧瑟,树叶纷纷飘落,天上的白云也随风飘动。 徐庶辞刘去,王阳回驭归。 徐庶离开刘备,王朗回到朝廷任职。 笛中闻折柳,马上换征衣。 在行军途中听到笛声,于是更换了出征时的军服。 迢递还山梦
诗句解读 1 古洞竹参差,幽深人未知。 - 描述了一处古老的洞穴中竹子参差不齐,且由于其幽深的深度,外人难以知晓其中情况。 2. 闲随流水去,独与白云期。 - 这里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选择随水漂流,与云同行,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3. 起舞招黄鹤,行歌拾紫芝。 - 描述了通过跳舞和唱歌来吸引黄鹤的注意,以及拾取紫芝这样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珍视。 4. 前山秋更好
小楼 小楼秋水上,一榻俯南天。 九月闻边雁,千林带暮蝉。 云流古堞外,木落苍波前。 幽客一何事,长谣向紫烟。 【注释】 小楼:即“孤馆”,指诗人的居所。秋水:秋天的水。 一榻:指卧房中的矮几。俯:低头。南天:南方的天空。 九月:秋季,农历九月。闻:听见。边雁:边境上的大雁,此处借指边塞。 千林:满山的树林。带:环绕。暮蝉:傍晚时分鸣叫的大蝉。 云流:云流动,云彩在天空中飘动。古堞(die)
【注释】 ①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②孤城:指荒凉的边关。 ③虚堂:空旷的厅堂。 ④客心:游子之心。 ⑤是夜闻秋声:这一天晚上,我听见了秋天的声音。 ⑥短剑黯无色:短剑暗淡无光,没有色彩。 ⑦敝裘空自惊:破旧的皮衣空荡荡地发出声响,让人感到惊恐。 ⑧寄书浮峤鹤:托付书信给飘过山岭上的仙鹤。 ⑨谢尘缨:告别世俗的名利。 【赏析】 《立秋夜》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一首五言绝句
秋日 促织啼寒月,柴门终夕闲。 晨兴坐高馆,木落见前山。 耳听清猿啸,心随倦鸟还。 方期泉石侣,相待水云间。 注释 1. 促织:蟋蟀,一种秋天鸣叫的昆虫。 2. 柴门:用木头或竹片做成的简陋门,常设在农家门前。 3. 终夕:一整天。 4. 晨兴:早晨起床后的活动。 5. 木落:树叶落下,指秋季。 6. 清猿啸:清澈而悠长的猿声。 7. 泉石侣:泛指山水之间的隐士或诗人。 译文
【注释】 逆旅:旅店。 春梦:一作“客思”。 江枫:即“江边枫树”。 薇:一种草,可入诗。 余:我。 嗟:叹词。 去:离开。 凭:凭信。 先:在……之前。 庭闱:指家乡的家院。 【译文】 在客店中度过春天,做了一场春梦醒来后,眼前又飞过江边的枫树。 与你相逢的是故乡来人,我们都在回忆那棵老山中的野薇。 叹息我未能离去,请问何时能够回家? 请你把书信捎去,替我提前告诉你家人:家中庭院依旧。
春水平于席,舟行若在虚。 江晴舞独鹤,沙静拜群鱼。 柳桥樵客饭,芦岸蛋民居。 沿月过湘去,榜歌闻夜渔。
阳气满江滨,江梅树树新。 共怜湘水棹,归及故园春。 山店云迎客,溪桥月送人。 瓦盘不惜醉,珍重慰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