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坚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俗学非吾愿,将为田父乎? 耕深长尽瘁,敛急更朘肤。 天远诚难问,人穷岂易苏。 不知濒海邑,得保室庐无? 注释: 1. 俗学非吾愿:世俗之学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2. 将为田父乎:我是否要像田父一样过上朴素的生活呢? 3. 耕深长尽瘁:辛勤耕作直到生命的尽头。 4. 敛急更朘肤:为了生计,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劳作。 5. 天远诚难问: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
【注释】 孟阳:即张孟阳。殷丈:殷浩,字洪修。唐兄:即殷浩之兄殷仲文,字仲文。殷仲文集诗有“江上望京口,江南见雪天。”句,故称。次韵:和原韵。孟阳招人同游,殷仲文、殷浩皆以诗答之。孟阳:即张孟阳。 【赏析】 这是一首酬唱之作。首联写孟阳招饮,殷浩、殷仲文皆应召,诗人因未能赴约,作此诗抒怀。颔联点出未赴宴的原因,颈联描绘了江景雪景,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不觉催吾老,其如望尔成。 所嗟文愈敝,难据理为衡。 从此士流浊,转于世道轻。 等闲谁可仗,只是恋朝荣。 【注释】: 不觉:不知不觉。 不(pí)如:不如。 所嗟:可惜。 谩(màn)文:文采衰败的文章。 据(jù)理:依据道理。 浊:污浊。 世道:社会风气。 仗:依恃。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写的一组《岁暮杂题》诗。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晚年寄人篱下,生活十分艰难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中以“雕龙”“振鹭”等比喻,抒发自己对于世道的失望。 第一句“徒传文屡变,未省学通经”,意思是说:只因为文章经常变化,所以没有去研究学习经学。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化的感慨和对经学的轻视。 第二句“呈卷犹颜赤,持衡自眼青”,意思是说:我向人展示自己的文章,仍然觉得它像红脸一样鲜艳。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文章写得艳丽、炫人
诗句释义: 1. 镜里颜添老: - 镜中观察自己的容貌,发现年龄增长,面带皱纹。 - “老”字表达了岁月流逝的无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尘中虑渐轻: - “尘中”比喻世间纷扰和世俗的烦恼。 - “虑渐轻”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的忧虑和负担逐渐减轻。 3. 青袍宁再误: - “青袍”可能指代古代士人的传统服饰,也象征着身份和责任。 -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官员治理之道,彰显水镜高下 1. 官府何由一 - 官员如何管理国家 - 官员与百姓的互动频繁 - 官员决策的重要性 - 官吏廉洁自律要求 2. 当缘昼接频 - 昼接频繁影响政务执行 - 昼夜工作对官员的影响 - 昼夜工作对官员健康影响 - 昼夜工作对官员精神状态影响 3. 贞邪呈水镜 - 善恶如同明镜 - 官员公正无私形象 - 贪污腐败现象揭示 - 道德品质对官员影响 4.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最是台衡地,寻常莫浪跻。 安危堪借箸,献替始通闺。 欲遇能无巷,不言还有蹊。 一辞轻倒屣,谁复问云泥。 注释: 1. 最是台衡地:最是,特别、最是之意。台衡,指御史台,古代官署名。地,这里泛指地方。 2. 寻常莫浪跻:寻常,平常的时候。莫浪,不要随便或不谨慎地。跻,登高的意思。 3. 安危堪借箸:堪,可以。借箸,比喻以权谋事。这里指国家政权的得失。 4. 献替始通闺:献替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 从来骢马使,案牍不胜烦。今日闻清暇,移时对簋飧。所由堪倚办,一览可平反。却笑埋轮者,如何有戴盆。 注释:娄坚是明末官员和诗人,他的《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是他给孩子们讲述自己公务生活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描述了他作为中台派重臣,在官府工作的情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工作的投入和热情。 译文:自从成为公职人员以来,我一直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无法摆脱繁杂的公文和案件
诗句释义 1 雨雪度春分,垆香寂自焚。 - “雨雪”指春分时节降下的雪和雨,“度春分”表明时间是在春季的中期。 - “垆香”可能指的是某种香料,“寂寞自焚”描绘了这种香料在寂静中自燃的景象。 2. 冲泥来好客,促膝把新文。 - “冲泥”可能意味着从泥泞中走来,表示客人不畏艰难地到来。 - “促膝”形容与客人坐得很近,“新文”指刚写好的文章。 3. 霜橘留余绿,晴湖蹴钿纹。 -
【注释】 1. 平生意:平易、简单之意。 2. 才消一领衫:意思是说,刚脱下衣服时,只有一领衫子。 3. 道心:佛教指修道之心。 4. 世味总无馋:世间的滋味,没有欲望。 5. 省己:反省自己。 6. 口欲缄:嘴要紧闭,指克制自己的私欲。 7. 唯应方丈室:应当在寺庙里独自度过。 8. 伴老独经函:陪伴老人,独自经历世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佛学思想的表达,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修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