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传文屡变,未省学通经。
呈卷犹颜赤,持衡自眼青。
雕龙矜健笔,振鹭误充庭。
世道终何赖,难分楹与莛。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中以“雕龙”“振鹭”等比喻,抒发自己对于世道的失望。
第一句“徒传文屡变,未省学通经”,意思是说:只因为文章经常变化,所以没有去研究学习经学。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化的感慨和对经学的轻视。
第二句“呈卷犹颜赤,持衡自眼青”,意思是说:我向人展示自己的文章,仍然觉得它像红脸一样鲜艳。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文章写得艳丽、炫人,与那些平庸之辈相提并论。
第三句“雕龙矜健笔,振鹭误充庭”,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发挥。雕龙是古代一种刻镂成龙形的装饰品或艺术品,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才思敏捷、文笔华丽的文章;振鹭指白鹭在水边飞翔,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诗人认为,这些华而不实的文章,就像振翅欲飞的白鹭,却被误认为真白鹭而充塞在朝廷上。
第四句“世道终何赖,难分楹与莛”,意思是说:世间的大道到底靠什么呢?很难分辨出高下。楹和莛都是草名,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
【答案】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其一)
徒传文屡变,未省学通经。
呈卷犹颜赤,持衡自眼青。
雕龙矜健笔,振鹭误充庭。
难分楹与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