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无
寿赵太守雨三 缑山山上鹤发翁,丹颜玉指握芙蓉。霞光掩映五色珠,八方分照无遗踪。 至人出入三世境,冰环圆转看无穷。夏口松间和璞瓮,永禅师德清光共。 不识银河蛰一龙,但看碧树翔双凤。文藻飞扬蜀大苏,谪仙天上事非诬。宝公自识麒麟种,孝穆当年智力孤。 韶阳郡守赵使君,中州正气摩青云。琼浆润泽冰雪操,治绩不特敷清芬。 前身便是吉祥士,连联百岁隔纱纹。修成仁爱笔花发,千尺松根恣茂达。濯锦池边月影圆
【注释】 无终山:在今河北省怀来县。种玉:古代神话,说西王母用玉为宴器。先贤:指古代有德的君主。驱云:乘风。过客情:指诗人的旅途之情。霞光隐高木:形容天色将晚,霞光映照在树木上。碛路:沙漠的道路。寒星:指天边闪烁的星星。马出高天阔:指骏马飞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上。汉塞冥:指辽阔的漠北,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之地。龙庭:指汉代匈奴单于的祭天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无终山下时作的。无终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飓风肆虐的景象。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天定喜兮天或怒,蚩蚩那得识其故(天意喜悦还是愤怒?人们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 珠江千顷软琉璃,招招利涉人争渡(珠江水深碧透,像一块块柔软的琉璃,人们纷纷跳船渡河,争先恐后)。 阴霾倏忽收日月,天地惨澹失云路(乌云突然散去,让天空再次明亮,但大地却变得阴暗,失去了往日的美好)。 风师河伯皆颠狂
【解析】 此题的考查,重点集中在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和主旨把握上。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进行赏析。 “撑拄通天塔”句中“撑拄”是动词,意为扶持、托着;“塔”“砥柱”是名词,指代地名。“翱翔砥柱堂”中“翱翔”指飞翔;“砥柱堂”为地名。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支撑着通天塔,自由地翱翔在砥柱堂。“舣舟一上裂天荒”中“舣舟”指停船,“裂天荒”是动词短语
鹫岭峰头悬智镜,金仙宝觉群仪净。 大机显晦一乘归,空有齐彰相掩映。 四谛先从五圣传,一花会见万人盛。 索诃瑞气本来多,银牛金象流双河。 神驹四脚出远谶,一口能吸西江波。 西江法窟古来许,匡庐屼嵲悬云萝。 智士手持匡岳云,南走百粤吹氤氲。 镇海明珠探手得,建立之门著茂勋。 千层佛塔黄金色,万本旃檀皆手植。 烽烟堆里洒杨枝,紫陌衢头布慈力。 又持百福结君王,琉璃殿上皆相识。 长眉两道寿者相
【注释】 戊申:年号。英州:地名,在今广东境内。阻风:被风吹浪阻挡航行。追忆:回忆过去的事。行役:外出办事。 欲暂息舟中:想暂且停船休息一下。买船上水:设法使船只浮于水面上。 不吹南风吹北风:不让南风吹来,只让北风刮起。 北风怒号船头裂,北风怒号牵枝折。出门便得羁旅愁,人生那可轻离别。 我闻:听说。滟滪堆难平(yàn yǔ duī nán pín):传说在四川巫峡口有一块大礁石叫“滟滪堆”
【注释】 丁黄檗:以丁谓为黄檗。丁谓(966-1036),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字谓之,江西新余人。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登进士第,历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力主变法,遭贬斥。 夹山:即夹谷山,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 僧老改形难:僧人年老体衰,改变容貌很不容易。 疏钟苦:深夜的钟声悠长而凄切。 独院寒:独自的院落里寒气逼人。 梵书:佛经。 徙倚:徘徊不前。 【赏析】
【注释】 1. 黄犬:这里指老船夫养的狗。 2. 舟中一黄犬,短小身躯皮骨软:在船中看到一只黄狗,它身体短小,皮肉松软。 3. 心魂在眼不住转,疑云吠浪声尤远:黄狗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前方,好像有什么事情使它心神不安,它的吠声似乎比远处的波浪声还要遥远、深沉。 4. 掌船老妪抚摩久,朝昏饮食同无有:老妇人掌舵已经很长时间了,她不分昼夜地照顾着这只黄狗,从不让它吃一点东西。 5. 船头吹风妪意怒
这是一首描述禅者修行生活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注释 1. 苾刍托钵愁臂酸:指僧人(苾刍)每天早晨都到寺庙里托钵乞食,手臂由于长时间的劳作而感到酸痛。 2. 重毡褥覆恣昼眠:使用厚重的毛毡作为铺垫,可以尽情地白天睡觉。 3. 功德林枯上虚烟:形容寺庙中树木因年代久远而枯萎,只剩下空洞的树洞,如同佛光一般虚无缥缈。 4. 手软不摇普化铎:形容僧人的手因为长时间持诵佛经而变得柔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局和民生的关怀。下面是逐句翻译以及注释: 1. 珊瑚洲接沉香浦,乘潮直溯禅山坞。 - 注释:这里用“珊瑚”和“沉香”来描绘美丽的海岸风光;“直溯”表示顺流而下,直接前往禅山的某个地方。 - 译文:在珊瑚洲旁,有一片沉香岛,沿着潮水的方向,一直向禅山的深处前进。 -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禅山的向往之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