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诗句原文: 扬旌出塞击楼兰,把剑胡天万里寒。 紫气凭陵边月色,两军惊傍斗牛看。 注释: - 扬旌出塞击楼兰:挥舞旗帜,出兵征战至楼兰(古代西部边疆的一个地名),这里的“扬旌”意味着出征的旗帜被高举,表现出一种英勇的姿态;“击楼兰”则指对抗楼兰的军事行动。 - 把剑胡天万里寒:握着剑指向天空,感受着那遥远的胡地(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带来的凛冽寒意,这里的“胡天”指的是北方的天空
榆关北望阵云高,五月天风吹战袍。 译文:在榆关以北,望着战场上的云层很高,五月里,寒风凛冽地吹着将士们身上的战袍。 注释: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其四(《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一),“榆关”泛指边塞。王相国,名不详。总戎,古代称统率军队的最高长官为“大将军”,这里指总戎王。旧虔刀,即“老虔刀”。古时军中用以佩剑的器物。 共说总戎王相国,十年身佩旧虔刀。 译文:大家都在谈论那位统率军队的总指挥王相国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其七》是明朝宗臣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塞外群山落日登:描述了塞外的山峦在落日时分的景象。 - 黄沙缥缈白云层:描绘了沙漠中飘渺的云彩。 - 天连聛聣盘三辅:表达了天地相连,如同盘绕三辅地区。 - 地坼龙蛇奠七陵:象征着大地裂开如龙蛇般蜿蜒,为七座陵墓奠基。 这首诗通过对塞外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边疆画卷,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句原文:跃马提戈佩紫貂,汉关那数霍嫖姚。护军飞将龙庭满,缚得名王不敢骄。 注释解释: - 跳上战马提起武器,身佩紫色貂裘。在汉代的关隘,谁能数得上是像霍去病那样英勇无畏的将军。 - 护军的飞将如满山的龙腾,擒获了那些名王也不敢傲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役,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将领的赞美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诗中“跃马提戈”展现了将领的威武,“佩紫貂”
诗词名句“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其八”出自宗臣的《送王侍郎赴蓟镇》。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悲风摇落大荒迷:描述一种荒凉的景象,风吹过空旷的原野,使大地显得迷茫。 2. 白草黄云散鼓鼙:形容草原上的白草与黄云交织,如同战鼓般的声音四处扩散。 3. 直遣漠南无只骑:意味着在边疆地区不再需要单独的骑兵部队,可能指的是战争或边境紧张局势的解除。 4.
山前汉使尺书飞,山外胡儿匹马稀。 击鼓吹笳醉边月,今年无事着戎衣。 诗句释义: - “山前汉使尺书飞”:描绘了在高山之巅,汉使者急匆匆地传送着重要的书信,象征着紧迫的战事和使命的紧急。 - “山外胡儿匹马稀”:表现了山外的胡人稀少,暗示边疆的宁静与荒凉,以及战争对边境的影响。 - “击鼓吹笳醉边月”:展现了在月光下,士兵们通过音乐和笳声来驱散孤独和疲惫,表现出他们豪迈的精神面貌。 -
【诗句释义】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其九。白羽亲成露布文,满天愁色结寒云。三军尽赏葡萄酒,九塞传歌虎豹群。 【译文】 白羽亲成的露布文,满天的愁绪与冷云交织。全军士兵都喝起了葡萄酒,在九个边塞地区传唱着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王侍郎赴蓟镇的途中所见之景。"白羽亲成露布文",是说王侍郎亲自书写的战报如同洁白的羽毛一般,随风飘洒
诗句输出:汉使朱衣塞上行,燕关落日照长缨。 译文注释:明朝的使者穿着红色的官服在塞外行走,夕阳映照着燕山关口,长鞭挥舞着如同一条长长的缨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壮丽的景象,通过对塞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辽阔和威严。诗中的“汉使朱衣”和“落日长缨”,通过色彩鲜明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长鞭比作长缨,进一步强调了边关的壮观。此外
诗句释义:春天的风像千军万马一样簇拥着盛开的芙蓉,一匹马疾驰而出如同一条白龙。你到达了边关榆关,在那里高歌《出塞》之曲,而成千上万的家庭在明月之下默默流泪,为胡人燃放的烽火哀悼。 译文:在这春日里,春风如千军万马般簇拥着满山盛开的芙蓉。一位骑士如同白马长驱直入,气势如龙腾虎跃。你即将踏上前往边关榆关的旅程,在那高歌《出塞》之际,无数家庭在月光下泪流满面,泪水映照着胡人的烽火。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出诗句的意象,最后对意象进行赏析。“吴钩”是名剑,这里指宝剑;“错落”形容宝剑锋利而交错的样子;“龙珠”指珍珠,这里比喻月亮;“腰下”指腰间;“夜月光”指月色;“今日赠君春草去”,意思是:今天送你春天里新长的草,让你带回去作为纪念;“一天风雨下渔阳”的意思是:当天上布满了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