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
【注释】 懊恨:后悔;饶家军:指金兵;常年:经常;掠:掳夺,劫掠;江北:指今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地区;谁遣渡江来:是谁派遣金兵渡江而来;相呼打兴国:相互呼喊着攻打兴国(今属江西);兴国:当时宋国的州郡。 译文: 我后悔啊,是金兵的部队,经常侵犯我们的江北地区; 是谁派他们渡长江来到我们的国土,相互呼喊着攻打兴国?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冬,时为建康府(今南京市)
【注释】 山中残雪在,指山顶上的积雪尚未融化。 背日半稀微,指夕阳照在山上,使山巅的积雪看起来半明半暗。意长松下,指松树高大挺拔,直入云霄。闲云不解飞,指天上白云飘浮,却不肯飞过山头。 【赏析】 “残雪”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它不仅写出了山巅上雪的残留,而且暗示了诗人对山巅雪景的无限向往和喜爱。首句写残雪覆盖在山峰之上,与天相接,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第二句写阳光照射下,山峰的雪显得半明半暗
注释:寄给弟子王彦的一首诗。 在雩阳县,能忘记五月归。 峡中有船便,莫使报书稀。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子的思念之情。首句写自己身在雩阳,可以忘怀五月初归之事;次句写在峡谷中,有小舟可渡,不必让书信稀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美
注释: 谁种山中玉,空闻天上槎。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谁在山中种植了玉石呢?只有听到天上传来的槎木声。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玉石和天上槎木的向往之情。"谁种山中玉","种山中玉"即"种玉","种玉"是古代一种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用贵重物品装饰家居,以示富有。"空闻天上槎","空闻天上槎"意指只能从天上得知,因为现实中无法亲自去体验。"便拟竹为家","便拟竹为家","便拟","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和技巧分析,最后对照要求作答。此题中注意“独坐”的意境和情感,“饥雀聚檐楹”,表现了诗人独自静坐时的孤独和寂寞;“庭虚冻色明”写冬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松下无人迹”“时闻坠雪声”描写了松树和雪,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答案】 译文: 饥饿的麻雀聚集在屋檐下
【注释】 山中:指隐居的深山。 岂有人知处,白云连上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深山中没有人知道我的地方,只有层层白云连接着天空。 入深疑遇虎,爱净欲依僧: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进入深山深处,好像遇到了老虎,喜欢清洁,想要依附于僧人。 风磴鸣樵斧,岩烟翳佛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风吹过石阶上的声音如同伐木声,岩石上的烟雾遮住了佛灯。 如何江浦上,杀气苦凭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江边的小洲上,杀气重重
注释: 1. 危坐看枰棋:指围棋对弈时,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观看。枰,棋盘;棋,棋子。 2. 天寒白发稀:指天气寒冷,头发稀疏。形容年老体衰。 3. 如何忘世者:怎样能够忘记世俗的人。 4. 独自角危机:独自面对危险和困难,应对挑战。角,面对。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老人在寒冬中坐在棋盘前,专心致志地观看围棋对弈的场景。他的白发稀疏,表明他已经年老体衰。然而他并没有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注释】 王子让:人名。大村:村庄,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幽居:隐居之所。借书:请求借阅图书。戏题:开玩笑地写诗留念。壁间:墙壁上。 【赏析】 此篇是一首七绝,描写了访友借书的情景和对古书的喜爱之情。 首联“村前流水宛如环,村后荒城隐可扳”,意思是说,村子前边的流水宛如一个圆环,而村子后边的荒废的城垣却隐隐约约可以攀援而上。 颔联“当户雨苔双石峻,隔江烟柳数峰闲”的意思是说,当门的雨水打湿了石阶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独归 - 解释:独自一人归来,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译文:我独自归来,感受着这份寂静和孤单。 2. 吏散独归迟 - 解释:官员们都已经离开,我还在等待,感到有些迟缓和不舍。 - 译文:所有的官员都已离去,而我还留在这里,感到有些迟疑。 3. 西庭欲暮时 - 解释:描述西边的庭院,天色渐晚。 - 译文:西面的庭院里,天色已渐渐变暗。 4. 猫戏风卷叶 - 解释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雪景画中的景象。首联“山阁雪初暝”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景色;颔联“石床天正寒”写石床、天寒,渲染了寒冷的氛围;颈联“竹树低仍压,茅茨湿未干”描绘了一幅冬雪覆盖的山野景象;尾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与友人一起钓鱼的愿望。 【答案】 译文: 在山中亭子上,雪花刚落下就已黄昏,石头的床铺上,寒气透出天心。 也愁听那江上的渔歌,只益于坐中观看。